最近和同行展開了多場交流:高效機房時代,機房自控有什么不同?數據為王,機房管理系統起什么作用?所謂算法,聽起來好厲害,它是怎么運行的?和以往的控制方式有什么不同?目前國內各種算法都有什么技術流派,水平到底如何?時代變遷,暖通的未來還有機會嗎?
結合自身實踐,和同行們交流一下關于暖通機房自控系統的一些知識,共同提高。
近年來高效機房已成為熱門話題,也是低碳的重要實現路徑之一。目前我國冷站綜合效率普遍偏低,如制冷機房能效提升1%,空調系統能耗將會降低約0.4%。但如果冷站自控深化設計不到位或相關要求不明確,將會導致自控設計錯漏較多,調試困難較大,勢必會影響機房自控系統功能的具體實現。本文將從自控點位設置要求、自控功能、控制界面等方面進行相關闡述。
機房自控系統一方面實現自動化,節約大量人力成本,另一方可以根據系統負荷情況,準確控制機組的運行數量和運行工況,啟停相應水泵,或降低水泵電機轉速,從能實現節能運行的目的。同時,可實現機組輪換,故障保護,有助于延長機組壽命,提高設備利用效率。
一、機房自控系統的點位設置要求
1.1設計單位應提供冷站自控具體點位表,點位表應明確點位類型、數量、所屬設備或系統。特別要關注能量計、溫度、壓力等相關傳感器的設置及精度要求。如有機會此方面內容可以進步與大家交流
1.2 冷站自控深化單位應進行深化設計,進一步與空調專業拉通,點表應細化到冷站自控點位原理圖中,且需正確反映傳感器的位置關系,同時電表和能量計亦需包含在原理圖中。
1.3 設計應提供自控系統設計說明、平面圖等。重點核實能量計的安裝位置,確保安裝滿足前直管段不小于10倍內徑,后直管段不小于5倍內徑的要求以及ddc箱設計及相關布線等設計。
1.4設計需提供網絡架構圖,明確各類設備點位按何種通訊協議與上位機通訊,關注通訊協議,是否與ibms等系統相匹配。
同時應讓冷機、水泵、冷卻塔廠家提供性能曲線圖及效率等資料。
二、機房自控系統的功能要求
2.1 控制功能要求:
2.1.1 冷站自控首先應能實現無人值守功能,如需實現手動控制,可具備切換功能,以滿足設備維修或時人工控制。
2.1.2需提供冷站設備順序起?刂品桨,包括主機、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電動閥門、冷凝器在線清洗系統等。
2.1.3可實現制冷主機加減機優化控制,且可實現大小機組合和定頻\變頻機組合的加減機策略,如按冷機負荷率、回水溫度、出水溫度等綜合指標控制等。
2.1.4可實現冷凍變頻水泵優化控制,如通過最不利末端壓差控制,當冷凍水末端環路較多時,可選擇多組最不利末端壓差,且需考慮主機流量變化率安全限定;并可實現泵組效率最優控制,如水泵臺數和頻率的優化組合。
2.1.5 如冷凍水形式為一/二次變流量系統,且一次泵設置變頻,可實現一次冷凍變頻水泵優化控制,如按泵組運行效率最優控制、一/二次側水平衡控制等;
2.1.6 可實現商場每日正式營業前空調水預冷而機組提前加載時間設定或優化,和商場每日營業結束前利用余冷而機組提前減載的時間設定或優化。
2.1.7 可實現變流量運行時主機蒸發器的冷凍水流量保護,深化單位需提供選定主機的最低和最高流量設置要求。
2.1.8 可實現冷卻變頻水泵優化控制,如按冷機冷凝器進出水定壓差(定流量)控制、過渡季冷卻水溫度較低時通過冷卻水泵變頻調節冷卻水流量,并可實現泵組效率最優控制,如水泵臺數和頻率的優化組合。
2.1.9 可實現冷卻水供水溫度重設優化控制,如根據冷卻塔和冷機整體運行效率最高控制冷卻塔高低速、風機頻率、臺數,且需考慮主機低溫保護。
2.1.10 可實現板式換熱器的供水溫度控制,如根據二次側供水溫度設定與反饋差值,調節一次側電動閥開度。
對于以上要求,深化單位需根據產品特性和應用經驗再次深化,明確各控制功能如何實現。
2.2 監測功能要求:
2.2.1 實現對冷站綜合cop、每臺冷機cop的實時監測及累積制冷量、累積冷站電量和累積冷站綜合cop的監測。
2.2.2 實現對冷凍水泵輸送系數、冷卻水泵輸送系數、冷卻塔散熱效率的實時監測。
2.2.3以水壓圖方式實現對冷凍水水路壓降的實時監測,包括制冷主機蒸發器進出水壓降、冷凍水供回水主管壓降、冷凍水泵泵組壓頭、一二次側板換壓降、分區立管供回水壓降、最不利末端的壓差。
2.2.4以水壓圖方式實現對冷卻水水路壓降的實時監測,包括制冷主機冷凝器進出水壓降、冷卻水供回水主管壓降、冷卻水泵泵組壓頭。
2.2.5實現對設備的起停狀態、自動/手動狀態、故障狀態、頻率或高低速的實時監測,設備包括主機、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板換、冷凝器在線清洗系統、補水箱、膨脹水箱等。
2.2.6實現對溫度、耗電量、電動閥門、高低液位、制冷機內部參數等數據的實時監測,制冷主機內部參數應由主機廠家確認。
三、機房自控系統的界面要求
為實現系統的全自動化運行,全面動態實時監控冷源系統,自控界面應具有參數顯示、設備狀態、數據紀錄功能,應該有控制策略實現各種工況下和條件下的自動控制。具有數據管理管理、安全管理、報警、報表等功能,界面應有強大的圖形展示功能,使圖形界面更加直觀形象,操作更加便捷。
3.1 冷機自控界面首先應具備人機友好界面,以系統圖方式顯示冷站系統運行狀態,以上提及的監測數據應清晰反映在系統圖中。應有一鍵開關機功能。
3.2所有控制功能應以適當圖形界面清晰顯示,需呈現控制邏輯和控制參數狀態,包括季節模式、溫度、壓差、主機負載率、主機電流、流量、頻率、高低速等信息,方便操作人員判斷控制效果;重要控制參數應留有人機交互接口,如冷凍水溫度設定值、冷卻水溫度設定值、壓差設定值、主機低溫保護溫度設定值、主機電流設定值、流量保護設定值、設備自動/手動切換。
3.2 應具備人機友好界面,以實物圖方式顯示設備運行狀態,如主機、空調水泵、冷卻塔、板式換熱器等,以上提及的監測效率和相關數據應清晰反映在設備圖中;主機信息需根據主機廠家提供的通訊協議獲取。
3.3 利用冷凍水和冷卻水管路的壓力點監測,應以水壓圖的方式清晰表達冷凍水和冷卻水的水路壓力變化。
3.4 上述提及的數據除了實時顯示在系統圖、設備圖中,還應以圖表方式顯示歷史數據,顯示時長不低于1年。
3.5 冷站自控實施單位將上述點位以適當圖形界面方式顯示,可實現數據分類、合并、累計、存儲、導出等功能。
關于高效機房自控系統的基本要求簡述如上,后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冷機控制策略方面的內容。具體闡述冷機啟停、加減機等控制策略,闡述并聯節能策略、預冷控制、余冷利用、低溫保護等相關內容以及冷凍泵變頻控制、冷卻泵變頻控制、冷卻塔變頻控制和壓差旁通閥控制等相關內容。高效機房涉及設備較多,系統較復雜,希望同仁們通過群策群力提高中央空調機房的綜合效率,保證設備安全、節能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