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4日,緊密圍繞“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主題,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由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移動通信論壇聯合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大會以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搭建協同創新橋梁為目標,采取現場研討+全球多地遠程互動的形式,匯聚國內外十余個國家6g領域專家學者深入探討6g技術的最新發展和應用前景,交流信息通信領域的前沿思路和研究成果?茖W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江蘇省委副書記鄧修明、南京市市長陳之常出席23日舉行的開幕式并致辭,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局局長尾上誠藏作主題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作主旨發言。
如今6g發展正處于愿景需求形成及關鍵技術遴選窗口期,需要有效地凝聚6g研發、技術、場景、標準化等方面的共識,培育全球一致的6g理念,擴大國際合作空間。本屆全球6g技術大會首次邀請芬蘭6g旗艦計劃、日本5g論壇、新加坡未來通信研發計劃等國際重要6g學術組織共同籌辦相關論壇。
大會以技術報告、歐洲、美洲、亞洲國際論壇、圓桌論壇等形式,圍繞6g應用場景與標準化進展、網絡架構與內生安全、無線傳輸與頻譜共享、天地融合技術與按需服務四個議題,深入探討6g網絡變革與技術創新,增進國際6g合作,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與生態,為6g技術和未來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張廣軍在致辭中指出,《“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的儲備,要求加大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標準化工作。目前,我國在6g超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太赫茲通信、通感一體、內生ai通信、確定性網絡、星地一體化網絡等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科技對外開放,積極融入全球的創新網絡。聚焦6g領域,科技部將以“構建未來數字世界基礎設施”為目標,圍繞愿景與應用、網絡與覆蓋、傳輸與器件等內容,支持全球科學家共同開展探索與合作,并歡迎廣大的國際企業、研究機構、高校參與其中。
鄧修明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6g技術發展,積極布局搶占6g戰略技術制高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賦予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務,提出“四個走在前”的明確要求,為在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必須”,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高水平推進紫金山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支持6g技術研發應用,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他指出,江蘇科教資源豐富,在6g技術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要著力加強6g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要著力推動6g產業發展和示范應用,努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要著力構建6g技術良好創新生態,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陳之常說,近年來,南京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根本立足點,充分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推動紫金山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圍繞未來網絡、6g技術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產生了一批創新成果。下一步,南京將持續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推動創新成果示范應用,廣泛集聚高層次人才,努力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希望與會專家和各界人士深入研究探討,積極出謀劃策,開展深度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尾上誠藏在主題演講中通過回顧從移動通信1g到5g的發展史闡述了彌合標準化鴻溝的重要性。他表示,在6g甚至之后的移動通信發展中,仍要不斷進行標準化的工作,讓技術以有序、可控的方式演進。他總結到,要追求移動通信可持續和有意義的演進,而不被虛假的市場需求所誤導;通過追求技術元素的演變推動移動通信代際演進。促進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彌補差距,鼓勵產業界在標準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鄔賀銓在主旨發言中展望了移動終端的未來發展對6g需求。他認為,從移動通信的發展來看,現在已經找到了不僅僅是技術驅動,更多是需求牽引的階段。6g有很多kpi,每一項指標都會有特定的應用場景所對應,但不會有任何應用場景需要同時滿足所有kpi。對大多數的應用,6g的頻效、能效、時效、成效等比峰值速率更為重要,6g網絡要在這些方面改進,使5g-a商用五年以后建設6g網絡成為必要。對于大眾的應用,也許6g不見得能呈現比5g和5g-a顯著不同的體驗,但升級到6g網絡是值得的,因為每一代網絡都會比上一代網絡有更高的頻效、能效、時效、成效。
開幕式上,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發布了《促進全球6g國際合作發展倡議》,倡導創建共研共建共享平臺,聚力全球智慧,推動優勢互補、協同創新、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機制落實落地,探索全球開放合作新范式,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投入支持,設立6g國際合作項目。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講座教授、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gerhard p. fettweis重點提到了“能源墻”問題,在6g時代,關于能源問題的可持續性尤其值得重點考慮。ntt docomo研發創新部首席技術架構師、beyond 5g推進聯盟白皮書小組委員會主席takehiro nakamura表示,相信中日兩國會在很多方面有深入合作,包括更高效的傳感技術、通過毫米波技術推動6g的落地等等。歐洲etp networld europe指導委員會主席rui l. aguiar表示,其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一些相關的實驗性的研究,以達到與垂直行業很好的耦合和共同的發展。韓國科學和通信技術部未來通信和無線電項目經理sungho choi介紹了韓國網絡2030計劃,面向未來數字精密化時代,該計劃希望構建一個下一代網絡系統,搭建最佳的技術以及基于軟件的網絡創新舉措并加強供應鏈。
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東南大學教授、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秘書長尤肖虎在主題演講中系統介紹了中國6g的近期研發活動及紫金山實驗室的關鍵技術進展。他表示,紫金山實驗室是中國b5g/6g無線通信的重要研究機構之一,在2020年發布了第一份6g白皮書,提出的“全頻譜、全覆蓋、全應用、強安全”的6g愿景,在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由紫金山實驗室及其合作伙伴提出的5g原有三大場景的進一步增強以及通感一體、天地一體應用新場景的導入,使得從5g到6g的平滑演進成為可能。尤肖虎還在演講中介紹了紫金山實驗室正在致力于網絡數字孿生、超低時延時空2d信道編碼、光纖太赫茲無縫集成系統架構等關鍵技術研究,以及6g綜合實驗環境研發進展。
大會同期發布了12份6g白皮書,包括6g總體白皮書,以及6g通感一體化網絡架構、6g時代量子信息技術、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智簡6g、6g網絡ai概念、6g網絡原生ai技術需求、6g數據服務概念與需求等多個專題白皮書。其中6g總體白皮書提出,在向6g演進的趨勢中,信息通信技術進一步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系統控制技術融合,呈現數據、運營、信息、通信融合特征,是強連接、強算力、強智能、強安全的融合移動信息網絡。該白皮書從系統視角對6g潛在技術與方案進行分類與集成分析,給出技術體系建議。
本次大會國內外專家參與非常踴躍,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鄔江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等多位院士專家與會演講。來自英國、德國、芬蘭、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近30位國際專家參加會議,約占參會專家人數的1/3。前兩屆大會由于在疫情期間,主要以線上參會為主,而本次會議包括國際電信聯盟(itu)電信標準局局長尾上誠藏、新加坡工程院院士tony q.s.quek、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安達文幸、ieee 通信學會副主席張偉等多位國際重量級專家都來到了現場,重啟面對面的交流。
正如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秘書長富軍所說,在現在這個全球6g重要的發展窗口期,我們需要堅持追求全球統一的6g創新體系。全球6g技術大會正是一個由各國的頂級科學家和研究機構共建的平臺,希望在這個平臺上,聚焦共同關注話題,達成技術共識,共享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