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起道機是基于液壓傳動技術設計的鐵路養護機具,通過液壓油缸的頂升力實現鋼軌與軌枕的同步抬升,主要用于調整軌道高低位置、修復線路沉降或軌面不平順。其核心原理為:
-
動力轉換:柴油發動機或電動泵站驅動液壓泵,將機械能轉化為液壓能(油壓);
-
能量傳遞:高壓液壓油通過油管輸送至油缸,推動活塞產生頂升力;
-
精準控制:通過溢流閥調節系統壓力,安全閥防止過載,確保起道過程平穩可控。
-
動力單元:
-
柴油型:適配野外無電源場景,功率 5-15kW(如單缸柴油機);
-
電動型:連接 220V/380V 電源或鋰電池組,適合工區附近作業。
-
液壓系統:
-
油泵:齒輪泵或柱塞泵,額定壓力 16-31.5MPa;
-
油缸:單作用或雙作用液壓缸,行程 300-500mm;
-
控制系統:手動換向閥或電液比例閥,支持起升速度調節(0.5-2mm/s)。
-
執行機構:
-
頂托裝置:采用弧形鉤頭設計,與鋼軌下翼緣貼合緊密,防止打滑;
-
底座:金屬鑄造或鋼板焊接,配防滑紋路,增大與道砟的摩擦力。
項目
|
小型液壓起道機
|
大型液壓起道機
|
起道力
|
30-50 噸
|
100-200 噸
|
最大起升高度
|
300-400mm
|
400-600mm
|
整機重量
|
80-150kg
|
300-800kg
|
作業效率
|
單次起道耗時 5-10 分鐘
|
多機聯動效率提升 3 倍
|
適用場景
|
普速鐵路日常養護
|
重載鐵路大修工程
|
-
大噸位作業能力:起道力可達 200 噸,能應對路基嚴重沉降(如沉降量超 200mm 的場景),尤其適合貨運專線、高鐵無砟軌道等高標準線路。
-
同步控制技術:多臺設備通過液壓同步閥聯動作業,頂升誤差≤2mm,避免軌道扭曲變形,保障線路幾何參數精度。
-
智能化升級:部分型號集成激光測距儀或傾角傳感器,實時反饋頂升高度,配合控制系統實現 “設定值 - 自動停止” 的閉環控制。
-
低勞動強度:機械化作業替代人工扳動,單人可操作,降低 90% 以上人力消耗,提升作業安全性。
-
鐵路大修工程:換軌、換枕后軌道標高精調,尤其適用于無縫線路的長距離起道。
-
重載鐵路養護:應對貨車長期碾壓導致的道床下沉,單次起道量可達 300mm 以上。
-
高鐵線路維護:配合軌道檢測車數據,對高低差超限區段進行毫米級精準調整(誤差≤1mm)。
-
應急搶險場景:快速處理暴雨、地震等災害導致的軌道突發沉降,縮短線路中斷時間。
-
設備檢查:
-
查看液壓油位(需在油標中線以上),檢查油管接頭密封性(無漏油痕跡);
-
試運行油缸:空載升降 3 次,確認無卡滯、異響。
-
安全防護:
-
設專人防護,距離作業點兩端 50-100 米設置警示標志;
-
斷開軌道電路(如需),避免金屬部件短路影響信號系統。
-
定位放置:
-
將起道機頂托鉤平穩卡入鋼軌下翼緣,底座置于兩根軌枕之間的堅實道砟上,與鋼軌垂直夾角≥85°。
-
分級頂升:
-
緩慢扳動換向閥手柄,以 50mm / 次為單位分級頂升,每級停頓 20 秒觀察軌道狀態;
-
多機聯合作業時,通過同步控制臺統一控制壓力,確保各點頂升速度一致。
-
標高監測:
-
使用電子水準儀或軌道檢查儀實時測量軌面標高,達到設計值后鎖定換向閥,保持油缸壓力。
-
道砟處理:起道后立即進行搗固作業,填充軌枕下空隙,使用液壓搗固機增強道床密實度;
-
設備撤離:緩慢卸壓使油缸回落,移除起道機并清理作業區域;
-
質量驗收:檢測軌面高低差(普速鐵路≤4mm,高鐵≤2mm),符合《鐵路線路修理規則》后方可放行列車。
-
防傾覆措施:
-
禁止在道床翻漿、軌枕懸空或邊坡坍塌處作業,底座需墊設防滑墊板(如鋼板或橡膠墊);
-
頂升過程中,人員需遠離起道機正上方及兩側,防止部件松動或油管路爆裂傷人。
-
液壓系統安全:
-
嚴禁超壓作業(系統壓力不得超過額定值的 110%),定期校驗安全閥(每年至少一次);
-
高溫環境下作業時,需開啟液壓油冷卻風扇,防止油溫過高(≤60℃)導致油液變質。
-
電氣與防火要求:
-
電動型設備需接地保護,電纜線架空或穿管敷設,避免碾壓破損;
-
柴油型設備需配備滅火器材,作業區域嚴禁煙火,防止燃油泄漏引發火災。
-
日常保養:
-
作業后清潔機身泥污,檢查油管接頭是否松動,每周加注潤滑脂至各鉸接點;
-
液壓油每工作 200 小時過濾一次,每半年檢測油質(黏度、酸值等),每年更換一次。
-
定期檢修:
-
每季度進行負載測試,在額定起道力下保持 10 分鐘,觀察油缸沉降量(≤2mm 為合格);
-
電動型設備檢測電機絕緣電阻(≥0.5MΩ),柴油型設備保養內容包括更換機油、濾芯等。
-
長期存放:
-
排空液壓油并清潔油箱,活塞桿涂抹防銹油脂,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庫房,避免陽光直射。
現代液壓起道機正朝著智能化、無人化方向發展:
-
物聯網集成: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油壓、位移、溫度等數據,遠程傳輸至管理平臺,實現設備狀態預警與作業質量追溯;
-
自動駕駛技術:部分型號配備 AGV 底盤,可通過預設路徑自動行駛至作業點,結合 AI 算法自動完成起道量計算與執行;
-
綠色動力升級:鋰電池 + 電動液壓泵的組合逐步替代柴油機組,降低噪音與碳排放,適用于城市地鐵等環保敏感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