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決出口到國外的貨物退運返修問題 |
![]() |
價格:300 元(人民幣) | 產地:本地 |
最少起訂量:1票 | 發貨地:本地至全國 | |
上架時間:2019-02-28 11:59:11 | 瀏覽量:103 | |
深圳市興桂榮實業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商業服務 | 公司類型:私營有限責任公司 | |
所屬行業:進出口服務 | 主要客戶:進口商 | |
![]() ![]() |
聯系人:潘永康 (先生) | 手機:18664152274 |
電話: |
傳真: |
郵箱:1654875312@qq.com | 地址: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新沙路16號誠信通科技園1棟302 |
怎樣解決出口到國外的貨物退運返修問題 解決出口退運,退運返修,退運返修問題 東莞仟禧擁有一支專業、進取型、活力四射的服務精英團隊,為企業提供進出口清關、外匯結算、貿易融資、外貿金融衍生產品、物流、出口退稅等進出口服務。公司以專業的服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靈活的經營模式為廣大企業降低成本和有效規避國際交易風險,提高貿易效率。公司擁有進出口各種資質、配備專業的進出口報關及退稅團隊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成立多年以來為眾多進出口企業廠家辦理涉及幾十種類型產品進出口業務。我司在全國各大港口、陸路口岸、機場等設立專業的報關團隊。針對各種不同貨物進出口數量提供個性化報關方案,秉承專業的優勢、實惠的價格、優質高效的服務得到眾多企業廠家的認可并建立了長期信任友好的合作關系。 退運維修需要注意的 如該出口貨物已申報辦理退稅,出口企業應繳回已退稅款。納稅人須辦理退運手續,請填寫:《出口商品退運已補稅證明》;須附送材料: 1.書面年告一份,說明該批退運出口貨物的基本情況(包括:退運產品名稱、數量、單價、金額、出口時間、出口港、運抵國、報關單號以及退運原因);該批退運貨物是否已辦理退稅;該批退運貨物是否復出口。 2.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聯)原件及復印件。 3.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退稅專用)原件及復印件。 4.出口貨物外銷發票原件及復印件。 5.該批出口貨物的進貨發票原件及復印件。 總結出口貨物退運需要提供以下文件: (1)外方退運聲明(理由要寫的清楚,原因看要點)和 SHIPPPER/BUYER之間的退運協議。這2份都要要雙方的簽字(COPY) (2)進口裝箱單/發票(COPY)。注意:部分退運:單價一致就可以。全部退運:所有數據都必須和當初出口申報上的數據都保持一致(COPY) (3)中方的退運的情況說明(正本+公章) (4)進口提單(COPY)和提貨單(正本) (5)當初的外銷合同(正本Z好),出口發票/裝箱單(正本)+出口提單(COPY) (6)出口退單。如果已經核銷/退稅了,那讓國內外管局/國稅局出具正本的已核銷/退稅證明,給海關。如果海關還沒退下來,那就出具正本的未核銷/退稅證明,也交給海關。 (7)進出口報關委托書和報檢報驗委托書(如果進口報關單沒有,不是很重要) 已申報退稅的,應提供的資料包括 : 1.企業申請報告; 2.出口貨物報關單(復印件); 3.出口發票(復印件); 4.退運協議(復印件); 5.進口提單(復印件); 6.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復印件,外貿企業提供); 7.電子數據(外貿企業在退稅申報系統“基礎數據采集——單證申報錄入——退運補稅證明申請表”中錄入并設置標志,在“退稅正式申報——生成單證申報軟盤”中將數據生成到U盤;生產企業在退稅申報系統“基礎數據采集——免抵退稅單證申報錄入——退運已辦結稅務證明申請”中錄入,在“免抵退申報——設置單證申報標志”中設置標志,在“免抵退申報——生成單證申報數據”中將數據生成到U盤) (二)未申報退稅的,應提供的資料包括 1.企業申請報告; 2.出口貨物報關單(原件及復印件); 3.出口發票(原件及復印件); 4.退運協議(復印件); 5.進口提單(復印件); 6.電子數據(外貿企業在退稅申報系統“基礎數據采集——單證申報錄入——退運補稅證明申請表”中錄入并設置標志,在“退稅正式申報——生成單證申報軟盤”中將數據生成到U盤;生產企業在退稅申報系統“基礎數據采集——免抵退稅單證申報錄入——退運已辦結稅務證明申請”中錄入,在“免抵退申報——設置單證申報標志”中設置標志,在“免抵退申報——生成單證申報數據”中將數據生成到U盤) **百航主要服務港口** 一:廣州區(黃埔港、南沙、瀝滘、廣州機場) 二:深圳區(皇崗口岸、文錦渡口岸、蛇口、鹽田、福田保稅區、深圳機場) 三:東莞 佛山 中山區(太平港、沙田碼頭、龍通碼頭、常平 佛山港 小欖) 四:天津港 上海港 寧波港 廈門港 重慶港 ——————綜合物流方案專家 顧問專屬秘書服務———————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