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硅鋼片和無取向電工鋼區別 30G120 普通和高效 詳解 |
![]() |
價格:電議 元(人民幣) | 產地:上海 |
最少起訂量:1噸 | 發貨地:本地至全國 | |
上架時間:2019-09-24 10:59:28 | 瀏覽量:495 | |
上海增續實業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代理商 | 公司類型:私營有限責任公司 | |
所屬行業:鋼材 | 主要客戶:汽車、電子生產廠配件 | |
![]() ![]() |
聯系人:李方 (小姐) | 手機:15800528473 |
電話: |
傳真: |
郵箱:3579497738@qq.com | 地址:上海寶山區寶楊路2000號慧照商務樓411室 |
![]()
20年代初,威廉(Williams)對硅鐵中單晶進行了研究,得到了在易磁化軸{100}方向um=1400000,認為在多晶粒板中在{100}軸向也應有極好的性能 。1926年,日本人本多· 茅發現,鐵的結晶方向最容易磁化,或者說晶粒立方體棱邊方向是最易磁化的方向。1934年,美國人戈斯(N.P.Goss)在試驗室里研制成功取向硅鋼片,他采用冷軋與高溫熱處理相結合的方法,使硅鋼片中晶粒沿軋制方向有序排列,具有優良的磁性。1935年,戈斯在《Trans Amer. Soc. Metals》上發表文章,介紹研究成果,并申請獲得了英國專利(No.442211)。同年,美國Armco公司開始工業化生產冷軋取向硅鋼片。40年代,美國Armco公司和Allegheny公司都生產出了高質量的變壓器用取向硅鋼片。Armco公司的牌號為Tran-cor(西屋公司稱為Hipersil);Allegeny公司的牌號為Silectron(GE公司稱為Corosil)。1953年,日本試制成冷軋取向硅鋼片。1958年,日本引進Armco公司的專利技術,開始冷軋取向硅鋼片的工業化生產,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使日本冷軋硅鋼片的性能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1968年,日本新日鐵工廠開始工業化生產高導磁密度取向硅鋼片,它的商用名是“Orientcore Hi-B”,簡稱“Hi-B”;1972年,開發出大晶格高導磁取向硅鋼片;1981年又進而開發出小晶格高導磁取向硅鋼片;1982年,日本開始生產表面激光照射處理(ZDKH)的高導磁取向硅鋼片,進一步降低了鐵損。1988年,日本又開發出采用機械方法形成微小應力法(ADMH)的高導磁取向硅鋼片。日本新日鐵公司取向硅鋼片的發展見圖4。50年代,幾個國家單取向硅鋼片的性能見表5。1955~1975年間,日本取向硅鋼片及無取向硅鋼片的質量變遷見圖5。1880~1970年間,鐵心鋼片鐵損的下降曲線見圖6。
產品介紹編輯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
機電之家網 - 機電行業權威網絡宣傳媒體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幫助 | 會員助手 | 免費鏈接Copyright 2025 jd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機電之家 服務熱線:0571-87774297
網站經營許可證:浙B2-200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