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管道材質選型 |
![]() |
價格:1 元(人民幣) | 產地:河南洛陽 |
最少起訂量:1米 | 發貨地:河南洛陽 | |
上架時間:2017-07-26 08:14:29 | 瀏覽量:160 | |
洛陽國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經營模式:生產加工 |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 |
所屬行業:其它塑料機械 | 主要客戶:礦上 隧道安全 水利 疏浚輸沙 | |
![]() ![]() |
聯系人:薛京有 (先生) | 手機:13173747251 |
電話: |
傳真: |
郵箱:594185818@qq.com | 地址:洛陽市孟津縣 |
逃生管道@材質選型
超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檢測數據: 縱向回縮率(%) 1.8 簡支梁雙缺口沖擊強(KJ/m2) 83.50 屈服強度 (MPa) 26.03 拉伸強度(MPa) 31.27 斷裂伸長率(%) 482.5 滑動摩擦系數(kg/m2m/s) 0.15 密度(g/cm3) 0.950 布氏硬度(D) 40 維卡軟化點(℃) 134 逃生管道 隧道施工逃生管的性能 1、洛陽國潤新型隧道施工逃生管道,型成本低,為工程項目節約采購成本。 2、很強的耐腐蝕能力,施工方簡有速,使用壽命可達30-50年。 3、在低溫條件下也具有良好的耐腐蝕和耐沖擊性。 4、以我們公司的獨特配方制成,所以有很高的防腐可靠性。 5、設計合理,安捉便。管道端口配制連接部件,起吊掛圈。確保安裝、起吊、方便。 6、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的底層與鋼管面所接觸的是環氧粉末防腐涂層,外層樹脂防銹油漆。內壁光滑,事故發生時,逃生速度快,不易造成二次擦傷。 7、我公司的隧道施工逃生管道到目前為止是的使用效果好、性能佳的管道防腐涂層,從而被應用在諸多的工程當中。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材料重量輕,拆裝和搬運方便;管道韌性好、抗沖擊強度高,受到強外力沖擊時瞬間變形,吸收大量沖擊能量,然后迅速恢復原來形狀,為公路隧道施工逃生應急救援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環剛度高、耐壓性好、不易變形,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發生坍塌時,承壓能力和抗環境破壞能力超過一般管道。交通部門采用新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對公路隧道施工應急救援通道進行了設計。 同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應急救援通道的結構尺寸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結構簡單,拆裝方便。通過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和鋼管進行抗沖擊性對比試驗,驗證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隧道逃生管道應用于公路隧道施工應急救援的可靠性。
超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優越性 逃生管安裝施工注意事項: 1. 施工現場應根據隧道圍巖、掘進開挖方式等情況備足管道和連接型,除整節隧道逃生管道,新型逃生管道外應同時備足1米、2米、3米短節管道、135°過渡接頭。 2. 隧道逃生管道,新型逃生管道經加工使用,結合材質及現場實際情況分別進行加工,連接簡單、牢固、緊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臨時固定措施,施工時管口可加臨時封蓋,并易于打開和封閉。 3. 隧道逃生管道,新型逃生管道所用管材采用Φ800mm超高分子管道,管節長度為3m,壁厚30mm,為保證管道承受坍塌體的壓力,對采用的材質管材,必須確保其承壓能力和連接頭的牢固,并經試驗室具體試驗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4. 隧道逃生管道,新型逃生管道采用Φ800mm抱箍連接新型逃生管道,設置起點為施作好的二襯端頭處,距二襯端頭距離不得大于5米,從襯砌工作面布置至距離開挖面20m以內的適當位置,新型逃生管逃生管道沿著初期支護的一側向掌子面鋪設,管內預留工作繩,方便逃生、搶險、聯絡和傳輸各種物品,抱箍連接新型逃生管管道縱向連接可采用等措施,防止坍塌時將新型逃生管道沖脫。 5. 隧道逃生管,新型逃生管道在二襯臺車移動就位過程中,臨時拆移時應逐節拆除,嚴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隨時確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隧道逃生管道工程案例 中鐵十二局仁博高速公路TJ16合同段項目經理部(韶關市新豐縣隧道逃生管道) 云南云嶺高速公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物資分公司(西雙版納勐臘縣隧道逃生管道) 中鐵十九局集團云桂鐵路云南公司(云桂鐵路云南段正線隧道逃生管道) 中鐵二院云桂鐵路配合消防項目部(云桂鐵路施工部隧道逃生管道) 中交四航局云桂鐵路項目部(云桂鐵路項目莫一號隧道逃生管道)
|
版權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會員負責。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友情提醒: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
機電之家網 - 機電行業權威網絡宣傳媒體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幫助 | 會員助手 | 免費鏈接Copyright 2025 jdzj.com All Rights Reserved??技術支持:機電之家 服務熱線:0571-87774297
網站經營許可證:浙B2-200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