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縣XX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
可
行
性
研
究
報
告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
第一章 總 論
1.1項目概要
1.1.1項目名稱
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
1.1.2項目建設單位
天全縣XX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1.1.3項目建設性質
新建項目
1.1.4項目建設地點
本項目選定在四川省天全縣新華鄉、老場鄉、仁義鄉、多功鄉、紫石鄉、兩路鄉
1.1.5項目負責人
XX
1.1.6項目投資規模
項目總投資金額為1500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建筑工程投資10110.00萬元,設備及安裝工程投資2035.00萬元,土地費用為680.00萬元,其他費用449.00萬元,預備費用395.25萬元,建設期利息為330.75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000.00萬元。
項目正式運營達產后,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6664.09萬元,年均利潤總額為2982.82萬元,投資利潤率為19.89%,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4.61%,稅后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為7.60年。
1.1.7項目建設規模
本項目生態田園綜合體占地5000畝,主要建設內容:
序號
|
工段名稱
|
建筑工程量
|
單位
|
備注
|
1
|
林下養殖雞區
|
1400.00
|
畝
|
|
2
|
紅心果種植區
|
800.00
|
畝
|
|
3
|
山藥種植區
|
500.00
|
畝
|
|
4
|
茶葉種植區
|
550.00
|
畝
|
竹筍、茶葉下面套養林下雞
|
5
|
竹筍種植區
|
900.00
|
畝
|
6
|
中藥材種植區
|
200.00
|
畝
|
|
7
|
生姜種植區
|
400.00
|
畝
|
|
8
|
鄉村旅游、農耕文化、紅色旅游、生態康養區
|
200.00
|
畝
|
|
9
|
農副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電商平臺
|
50.00
|
畝
|
|
|
合計
|
5000.00
|
畝
|
|
1.1.8項目資金來源
本項目總投資資金為15000.00萬元人民幣,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資金6000.00萬元,申請政府扶持資金4500.00萬元,申請銀行貸款4500.00萬元。
1.1.9項目建設期限
本項目建設從2018年1月—2019年12月,建設工期共計24個月。
1.2項目單位介紹
1.3編制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3. 《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
4. 《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2017年1號文件);
5. 《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
6. 《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實施方案》(財農〔2017〕53號);
7.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指導意見》;
8. 《農業部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
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43號)》;
10. 《農業現代化建設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
11.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12.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實施意見》;
13.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
14. 《天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15.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及使用手冊》(第三版);
16. 《現代財務會計》;
17. 項目公司提供的有關材料及相關數據;
18. 國家公布的相關設備及施工標準。
1.4 編制原則
1、充分利用企業所在地資源、能源及勞動力優勢,充分考慮設計方案的前置條件,合理利用資源,整合資源,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實現資源最大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2、堅持技術、設備的先進性、適用性、合理性、經濟性的原則,采用國內最先進的產品生產技術,設備選用國內最先進的,確保產品的質量,以達到企業的高效益。
3、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基本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有關規定,執行國家及各部委頒發的現行標準和規范。
4、設計中盡一切努力節能降耗,節約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復利用率。
5、注重環境保護,在建設過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環境綜合治理措施。
6、注重勞動安全和衛生,設計文件應符合國家有關勞動安全、勞動衛生及消防等標準和規范要求。
1.5研究范圍
本研究報告對企業現狀和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辦條件進行了調查、分析和論證;對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進行了重點分析和預測,確定了本項目的產品生產綱領;對加強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措施、意見和建議;對工程投資、產品成本和經濟效益等進行計算分析并作出總的評價;對項目建設及運營中出現風險因素作出分析,重點闡述規避對策。
1.6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如下:
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單位
|
數據和指標
|
一
|
主要指標
|
|
|
1
|
主要建設內容
|
5000
|
畝
|
1.1
|
林下養殖雞區
|
1400
|
畝
|
1.2
|
紅心果種植區
|
800
|
畝
|
1.3
|
山藥種植區
|
500
|
畝
|
1.4
|
茶葉種植區
|
550
|
畝
|
1.5
|
竹筍種植區
|
900
|
畝
|
1.6
|
中藥材種植區
|
200
|
畝
|
1.7
|
生姜種植區
|
400
|
畝
|
1.8
|
鄉村旅游、農耕文化、紅色旅游、生態康養區
|
200
|
畝
|
1.9
|
農副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電商平臺
|
50
|
畝
|
2
|
總投資資金,其中:
|
萬元
|
15000.00
|
2.1
|
建筑工程
|
萬元
|
10110.00
|
2.2
|
設備及安裝費用
|
萬元
|
2035.00
|
2.3
|
土地費用
|
萬元
|
680.00
|
2.4
|
其他費用
|
萬元
|
449.00
|
2.5
|
預備費用
|
萬元
|
395.25
|
2.6
|
建設期利息
|
萬元
|
330.75
|
2.7
|
鋪底流動資金
|
萬元
|
1000.00
|
二
|
主要數據
|
|
|
1
|
計算期內年均銷售收入
|
萬元
|
6664.09
|
2
|
年平均利潤總額
|
萬元
|
2982.82
|
3
|
年均凈利潤
|
萬元
|
2237.12
|
4
|
年銷售稅金及附加
|
萬元
|
34.74
|
5
|
年均增值稅
|
萬元
|
315.85
|
6
|
年均所得稅
|
萬元
|
745.71
|
7
|
項目定員
|
人
|
220
|
8
|
建設期
|
年
|
2
|
三
|
主要評價指標
|
|
|
1
|
項目投資利潤率
|
%
|
19.89%
|
2
|
項目投資利稅率
|
%
|
22.22%
|
3
|
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
|
%
|
14.61%
|
4
|
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
|
%
|
18.43%
|
5
|
稅后財務凈現值(ic=8%)
|
萬元
|
10,961.56
|
6
|
稅前財務凈現值(ic=8%)
|
萬元
|
16,281.79
|
7
|
投資回收期(稅后)含建設期
|
年
|
7.60
|
8
|
投資回收期(稅前)含建設期
|
年
|
6.43
|
9
|
盈虧平衡點
|
%
|
40.94%
|
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項目提出背景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習總書記強調“要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搞好產業布局規劃,科學確定區域農業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引導加工、流通、儲運設施建設向優勢產區聚集!
鄉村旅游業是目前諸多產業中市場風險為零的產業,隨著現代都市人們生活及消費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綠色環保、自然田園風光、回歸自然、崇尚原生態,鄉村旅游已成為大多數都市人休閑娛樂的度假觀光的首選項目,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隨著我國旅游消費升級、景區發展升級、地產開發升級,整個旅游產業面臨大轉型大融合,在此背景下萌生出的“旅游綜合體”的開發模式,成為中國旅游產業乃至區域經濟發展升級的主力引擎。與此同時,國民休閑度假需求進一步增長,內需擴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新型城鎮化與新型農業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田園綜合體”則橫跨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與中國休閑旅游經濟發展兩個領域,將成為今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大方向。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設用地的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比如文件提出,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從中央一號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央前所未有將產業園區作為農業發展升級的重要載體和強力抓手。這給了目前中國產業地產行業一個非常利好的創新信號,未來一段時間,“農業+園區”無疑將大有可為。中央一號文件的第一大亮點是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平臺、載體方面提出建設“三區”“三園”加“一體”;第二大亮點是在資源配置方面,提出了大規模實施節水工程和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第三大亮點是在農業主體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積極發展“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培養鄉村專業人才。其中,“三區”即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園”即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一體”則是指田園綜合體。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的部署與要求,以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城鄉一體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探索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實現“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目標,以及四川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發展規劃,項目方提出實施“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本項目綜合體實施涵蓋生態種養植、中藥材種植、鄉村旅游、農耕文化、紅色旅游、生態康養、農副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電商平臺等多種農村業態一體化發展,項目企業大力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利用當地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建設地資源及區位等方面的有利條件,突出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就業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將本項目打造成為“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并進的高標準的田園綜合體,為天全縣現代農業及休閑旅游事業上新臺階作出應有的貢獻。
由此可見,本項目建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十分顯著,項目建成后市場前景與發展前景均十分廣闊。
2.2項目建設必要性分析
2.2.1積極響應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號召的需要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內在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抉擇,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要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動員全黨、全社會積極行動、深入持久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因而,發展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項目實施符合國家政策號召及時代要求,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2.2.2推動四川省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進程的積極舉措
近年來,四川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了較大進步,已經具備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基礎和良好條件。農村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農業優勢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人居環境整體改善,擁有豐富的資源、良好的生態、淳樸的民風,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川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牢牢守住了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且把生態建設作為四川美麗鄉村建設的靈魂。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美麗鄉村建設重大戰略決策,結合四川實際作出的的重要工作部署。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四川省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總體規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現有存量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改造、新建、保護等形式的新村建設覆蓋全省所有行政村;貧困村全部退出;全省普遍建成市級或縣級“四好村”,60%以上行政村建成省級“四好村”;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萬個,力爭突破3.5萬個,占全省行政村的80%左右;全省農村基本實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建設目標,形成以“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為代表的四川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樹立全國美麗新村建設成功典范。
本次“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實施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及四川省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總體規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堅持“農民為本、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區縣為主”的原則,以政策、人才、科技、基礎為支撐,以發展農村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傳承生態文化、培育文明新風為途徑,創新與四川省功能區劃相一致、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四川鄉村文明建設的旗艦田園綜合體,從而推動四川省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進程。
2.2.3項目建設是促進天全縣農業健康穩步發展的需要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習總書記強調“要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搞好產業布局規劃,科學確定區域農業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焙暧^政策環境將進一步突出農業地位!笆濉币巹澙^續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隨著天全縣各地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農業基礎地位將更加突出。“十三五”時期是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協調發展的關鍵期,農業發展迎來宏觀政策環境和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的歷史機遇期。
今后,國內擴大內需戰略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空間將更加廣闊。產業的利好政策環境將為項目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而,發展生態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是時代要求,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2.2.4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迫切需要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做出的一項重大部署,也是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大亮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一次正式出現在中央會議和文件中,是黨的“三農”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又一重大創新,具有深厚的時代背景和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現階段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本質上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農民就業增收為目標、農村為依托,以打通延長農業產業鏈與價值鏈為方向,以農業與關聯行業間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管理方式的交叉滲透和優化重組為途經,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高度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的過程。
本次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實施涵蓋生態種、養植、加工以及相關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等多種農村業態一體化發展,項目此舉正是有效推動當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積極舉措。
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立項,綠色種植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項目備案、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申請、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園項目資金申請報告、特色農業產業觀光園可行性報告、農業觀光體驗園項目申請書、生態農業產業園建議書、農光互補產業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案例參考,田園綜合體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范文中投信德郝東156-2135-8721(讓投資更安全,經營更穩。¬信同號。索取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