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TAR鉛酸蓄電池6-FM-10 12V10AH/10HR
KSTAR鉛酸蓄電池6-FM-10 12V10AH/10HR
KSTAR鉛酸蓄電池6-FM-10 12V10AH/10HR
科士達免維護蓄電池產品特性:
·采用獨特的氣體再化合技術(GASRECOMBINATION),不必定期補液維護,減少用戶使用的后顧之憂。
安全可靠性高:
·采用全自動的安全閥(VRLA),能防止氣體被吸入蓄電池影響其性能,同時也可防止因充電等所產生的氣體造成內壓異常而損壞蓄電池。全密閉蓄電池在正常浮充下不會有電解液及酸霧排出。同時,采用自主專利技術的蓄電池托盤與蓄電池配套使用,確保蓄電池組使用更加安全。
使用壽命長:
·在20℃-25℃環境下,GFM系列電池浮充壽命可達15年。
自放電率低:
·采用特種鉛鈣多元合金,對隔板、電解液及各生產工序的雜質進行嚴格控制,在20℃的環境下,KSTAR蓄蓄電池在6個月內不必補充電能即可正常使用。
導電能力強
·采用銅芯鍍銀端子及特別設計,保證極佳電氣性能。
科士達蓄電池適應環境能力強:
·可在-20℃~+50℃的環境溫度下使用,適用于沙漠、高原性氣候。可用于防暴區的特殊電源。
方向性強:
·特別隔膜(AGM)牢固吸附電解液使之不流動。電池無論立放或臥放均不會泄露,保證了正常使用。
綠色無污染:
·靜音、且無污染物排出。蓄電池房無需用耐酸防腐措施,可與電子儀器等設備同置一室。
全新FML系列電池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及深循環特性
·采用鉛錫多元特殊正極合金,比傳統的鉛鈣合金耐腐性更強,循環壽命更優越。
優化珊格放射形設計,具有更強勁的輸出功率。
·獨特的鉛膏配方及制造工藝,充分利于4BS的形成,確保電池具有較長的浮充使用壽命。
·添加劑的合理使用。使PCL(容量早期損失)得以更好的解決。
·全新的頂部和側位連接方式,方便用戶以各種方式連接電池,銅芯鍍銀端子及特別設計,保證極佳的電氣性能
特點
■鉛鈣多元合金板柵,涂膏成型的電極板:大容量,自放電小,析氣少,壽命長。
■鉛錫多元合金匯流排:內阻小,耐腐蝕,能經受長期浮充使用。
■先進的 AGM 隔離板:將電解液盡量吸收,不留游離液體,順利完成氣體陰極吸收。
■ ABS 工程塑料外殼:牢固、耐老化。
■硅氟橡膠密封帽:安全,防爆。
■銅基鍍銀端子:接觸電阻小,不生銹。
■分析純電解:自放電小。
■獨特配方:深放電恢復性能好。
放電時,放電電流不應大于 3C ( A ),電池放電的終止電壓參照電池放電曲線圖,請不要使終止電壓低于表值,以免影響電池壽命。
電池浮充使用,充電電壓控制在 13 。 6V~13 。 8V ,最大電流不得大于 0 。 25C ( A )。電池充電時,過高或過低的充電電壓會造成電池長期處于過充或不飽和充電狀態,影響電池壽命。
自放電特性SELF DISCHARGE FEATURE
電池自放電功率與環境溫度有關 , 在 20 攝氏度 環境溫度下 , 電池自放電率為每月大給減少 3% 的常量 .
安裝使用與維護I
■電池在運輸途中或保存過程中由于自放電損失一定容量 , 請使用前進行補充電 , 建議每月 3~6 個月補充電一次 .
■電池出廠時已是初充電狀態 , 所以不要將正負端子短接 .
■應正確選用電池 , 新舊蓄電池不能混合使用 .
■實際容量相同的電池或電池組方可串聯使用 .
■實際電壓 , 容量相同的電池或電池組方可并聯使用 ( 并聯使用最好不超過 4 組 ).
■讓電池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及儲存環境,應話在干燥、通風的地方使用,避免陽光直射,遠離熱源及高溫物體。電池放電時,工作溫度請控制在 20 攝氏度 ~ 50 攝氏度 范圍內。
■使用電池時應當正立安裝放置,不建議側放使用。電池組中每個電池間端子連接要牢固。
■放電后不要旋轉務必立即充電。
■在使用中, 應定期檢查電池,若長期處于充電狀態,而不放電,會使電池活性變差,故一般三個月進行一次放電試驗,放電容量在電池的 50% 左右,然后對電池重新充電。
型號 電壓,容量、長 、寬 、高(全高)
|
6-FM-7AH
|
12V, 7AH, 151 * 65 * 95(99)mm
|
230
|
6-FM-17AH
|
12V, 17AH,181 * 77 * 167(169)mm
|
475
|
6-FM-24AH
|
12V, 24AH, 166 * 126 * 174(179)mm
|
700
|
6-FM-38AH
|
12V, 38AH, 198 * 165 * 170(173)mm
|
1,125
|
6-FM-65AH
|
12V, 65AH, 350 * 167 * 178(180)mm
|
1,575
|
6-FM-100AH
|
12V, 100AH, 406 * 174 * 211(236)mm
|
2,088
|
6-FM-120AH
|
12V, 120AH, 406 * 174 * 211(236)mm
|
2,550
|
6-FM-150AH
|
12V, 150AH, 530 * 209 * 214(219)mm
|
3,718
|
6-FM-200AH
|
12V, 200AH,520 * 240 * 220(224)mm
|
4,688
|
蓄電池應用領域與分類:
◆ 免維護無須補液; ● UPS不間斷電源;
◆ 內阻小,大電流放電性能好; ● 消防備用電源;
◆ 適應溫度廣; ● 安全防護報警系統;
◆ 自放電小; ● 應急照明系統;
◆ 使用壽命長; ● 電力,郵電通信系統;
◆ 荷電出廠,使用方便; ● 電子儀器儀表;
◆ 安全防爆; ● 電動工具,電動玩具;
◆ 獨特配方,深放電恢復性能好; ● 便攜式電子設備;
◆ 無游離電解液,側倒仍能使用; ● 攝影器材;
科士達KSTAR蓄電池容量范圍(C10):5.5Ah—250Ah 電壓等級:12V; 設計浮充壽命:在25℃±5℃環境下,12V系列為10年; 循環壽命:在標準使用條件下,12V系列25%DOD循環2950次; 自放電率≤2%/月; 充電接受能力高,節時節能; 工作溫度范圍寬:-20℃~55℃ 擱置壽命:充足電后,在25℃環境下靜置存放2年,電池剩余容量仍在50%以上,充電后電池容量可以恢復到額定容量的100%。 抗深放電性能好: 100%放電后仍可繼續接在負載上,四周后再充電可恢復原容量。
科士達KSTAR蓄電池結構特點:電池電解質:呈凝膠狀態,電解液無分層、電池循環性能好;電解液密度低、減緩對板柵腐蝕,電池浮充壽命長;
氣相二氧化硅:采用德國進口,分散性能好,性能穩定;
極板:放射狀筋條設計、涂膏式活物質,大電流放電性能好;
隔板:歐洲Amersil生產PVC-SiO2膠體電池專用隔板,內阻小,孔率高,使用壽命長;
過量電解液設計:電解質載液量高,充滿極板、隔板和殼體型腔,電池散熱好,不易發生熱失控現象;
膠體緊包覆極群:防止活性物質脫落;
專利膠體蓄電池安全閥,靈敏度高,使用安全可靠;
電池殼體:槽、蓋加厚設計,采用抗沖擊、耐震動的ABS材料,運輸、使用中無漏液、鼓殼等危險,安全可靠。
一、科士達KSTAR蓄電池的安裝位置要求
1蓄電池應離開熱源和易產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離應大于0.5米。
2、蓄電池應避免陽光直射,不能置于封閉容器中,不能置于有放射性、紅外線輻射、紫外線輻射,有機溶劑氣體和腐蝕氣體的環境中。
3蓄電池室應有經常照明和事故照明,其照明器具應布置在走道上方。
4、蓄電池室地面應有足夠的承載能力,當蓄電池布置在樓板上時,應向土建設計提供荷重要求。最好將蓄電池布置在單獨的蓄電池室內,電池組周圍應留有足夠空間以便通風和維護電池。
二,科士達KSTAR蓄電池蓄電池,為高檔客戶提供的首選品牌,該系列電池,在生產中完全按照日本、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技術標準生產,符合JISC8702,BS6290/4,IEC892/2等國際標準,獲得歐盟CE、俄羅斯GOST、ISO質量管理體系、美國UL、BS和泰爾等。在世界知名電池品牌上,占有一席之地。
蓄電池特點:
1.維護簡單
充電時,電池內部產生的氧氣大部分被極板吸收還原成電解液,基本沒有電解液減少。
2.持液性高
電解液被吸收于特殊的隔板中,保持不流動狀態,所以即使倒下也可使用。(倒下超過90度以上不能使用)
3.安全性能卓越
由于極端過充電操作失誤引起過多的氣體可以放出,防止電池的破裂。
4.自放電極小
用特殊鉛酸合金生產板柵,把自放電控制在***小。
5.壽命長、經濟性好
電池的板柵采用耐腐蝕性好的特種鉛鈣合金,同時采用特殊隔板能保住電解液,再同時用強力壓緊正板活性物質,防止脫落,所以是一種壽命長、經濟的電池。
6.內阻小
由于內阻小,大電流放電特性好。
7.深放電后有優良的恢復能力
萬一出現長期放電,只要充分充電,基本不出現容量降低,很快可以恢復。
--------------------------------------------------------------------------------------------
蓄電池應用領域與分類:
◆ 免維護無須補液; ● UPS不間斷電源;
◆ 內阻小,大電流放電性能好; ● 消防備用電源;
◆ 適應溫度廣; ● 安全防護報警系統;
◆ 自放電; ● 應急照明系統;
◆ 使用壽命長; ● 電力,郵電通信系統;
◆ 荷電出廠,使用方便; ● 電子儀器儀表;
◆ 安全防爆; ● 電動工具,電動玩具;
◆ 獨特配方,深放電恢復性能好; ● 便攜式電子設備;
◆ 無游離電解液,側倒仍能使用; ● 攝影器材;
◆ 產品通過CE,ROHS認證,所有電池 ● 太陽能、風能發電系統;
符合國家標準。 ● 巡邏自行車、紅綠警示燈等。
蓄電池特征
· 容量范圍(C10):12V系列-5.5Ah—200Ah 2V系列-150-2000Ah
· 電壓等級:12V;2V
· 設計浮充壽命:在25℃±5℃環境下,12V系列為6年;2V系列為10年
· 循環壽命:在標準使用條件下,A400-12V系列25%DOD循環2950次; 2V系列25%DOD循環3500次
· 自放電率≤2%/月;
· 充電接受能力高,節時節能;
· 工作溫度范圍寬:-20℃~55℃
· 擱置壽命:充足電后,在25℃環境下靜置存放2年,電池剩余容量仍在50%以上,充電后,電池容量可以恢復到額定容量的100%。
· 抗深放電性能好: 100%放電后仍可繼續接在負載上,四周后再充電可恢復原容量。
結構特點
· 電解質:呈凝膠狀態,電解液無分層、電池循環性能好;電解液密度低、減緩對板柵腐蝕,電池浮充壽命長;
· 氣相二氧化硅:采用德國進口,分散性能好,性能穩定;
在數據中心能耗中,IT設備的能耗居首,其次為制冷能耗;以一個PUE=1.5的數據中心為例,電力系統消耗5%~10%,接近25%~35%是制冷能耗。探索低能耗提升效率,優化TCO成本的綠色節能制冷系統方式是本文探索的重點。
1 數據中心制冷系統節能的界定
數據中心制冷系統的綠色節能,由三個主要的指標來界定和評估:最大化制冷效率、最小化能量傳遞能耗和系統成本最優。因此對于數據中心制冷系統節能方式將從兩個維度進行分析評估,即從熱量傳遞途徑橫向進行剖析和制冷系統縱向的比對。通過對制冷系統的分解,可以劃分為四個級別(見圖1):

①從冷卻數據中心的IT設備的芯片級別開始,是設備部件級別的冷卻級,為第一級;
②IT硬件設備散熱到機架,是硬件設備的冷卻級,為第二級;
③若干設備組成的機架和機架列散熱,是機架和模塊級別的冷卻級,為第三級;
④機房內部熱量被冷卻系統傳導到室外,完成整個制冷冷卻系統的流程,為第四級,主要是縱向的不同類型制冷系統的對比。
這四個級別可以在每個層級進行分析對比,尋找每個級別最佳節能方式。最后,運營管理和能效管控系統是實現這些節能方式發揮效果的重要手段。
2 第一級別制冷系統節能方式:芯片/IT節點設備冷卻
(1) 風冷散熱片
風冷散熱片是最常見的散熱器件,一般是導熱性能比較好的鋁或銅等材料,加工成散熱翅片以增加散熱面積和效率,通過特殊的介質(通常是導熱硅脂)緊貼住發熱量很大的芯片,然后再在散熱片上固定一個風扇來增加流速,提升換熱能力,更快帶走熱量,從而達到對芯片散熱的目的。提升風冷散熱的途徑是提高散熱面積、提高換熱系數、提升輻射散熱效率、使用散熱效率更佳的材料、粘合充分接觸保證降低傳導熱阻等,風冷散熱片如圖2所示。

風冷散熱片的優點是簡單實用,且價格低廉。其缺點:
①冷卻效率不高,不能完全將CPU發熱量散發出去,僅依靠傳導和對流容易達到風冷散熱器導熱極限;
②隨著風扇的功率和轉速的增大,噪聲也隨之增大;
③由于風扇是運動部件,較易損壞,對可靠性有一定影響。
(2) 熱管散熱器(見圖3)

熱管散熱器對比常規的風冷散熱片有所改變,在最貼近CPU部分使用高效的熱管替代常規金屬基座。熱管是通過封閉的金屬腔體和毛細吸熱芯,充分利用了換熱工質在熱端蒸發后,在冷端冷凝相變(即利用液體的蒸發潛熱和凝結潛熱)和熱傳導原理,使熱量快速傳導透過熱管將發熱物體的熱量迅速傳遞到熱源外,其導熱能力高于同等質量金屬達到數量級的級別,而且平板型熱管的熱溫度場均勻,局部換熱量大,成為更佳的散熱解決方案,當然成本有所增加。
(3) 液冷
液體冷卻通常采用特種或特殊處理液體直接或近距離間接換熱冷卻芯片或者IT整體設備。液體冷卻分間接液冷和直接液冷。
間接液冷實質是冷媒與發熱元件被導熱材料分離,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液冷板、液冷頭等高效熱傳導部件,將被冷卻對象的熱量傳遞到冷媒中,冷媒再通過制冷系統實現冷媒的循環和降溫。
采用間接冷卻的液冷散熱系統,對IT設備沒有明顯改動,僅需將原風冷散熱片替換為液冷散熱片,成為冷媒換熱系統。常規情況下,芯片工作溫度為20~60℃區間,可以使用無相變的水(離子水+銅緩蝕劑)或者水氟轉換系統進行換熱,通過外部冷卻水或冷凍水系統實現系統換熱。該系統重點在于選擇合適的冷媒,并且設計復雜的冷媒管路到達每個機架,為每個IT設備設計無滴漏的快速接頭,保證液冷系統支持熱插拔,實現維護時不中斷整個系統,并避免換熱介質流出。流體直通式間接冷卻如圖4所示。數據中心中較多的循環管路,成了故障維護和水力平衡的難題。

直接冷卻是采用密閉的氟化液等礦物質直接浸泡冷卻IT設備的芯片、內存等發熱部件,形成密封的一級散熱循環系統,而二級循環系統可以采用自然風冷或者冷卻水系統進行冷卻。對比間接制冷系統,直接冷卻對發熱元器件冷卻的均勻度更好,冷卻液溫度可以更高,尤其是選擇一定溫度下相變的液體,局部散熱能力強,散熱效果更好;比如對于60℃的芯片,可以采用50℃冷卻水或冷卻蒸發溫度在55~60℃的冷媒流體,因此,即使夏季45℃高溫天氣,也可以實現直接新風冷卻或者冷卻塔,從而數據中心實現全年自然冷卻,降低能耗,這對于全球溫帶和熱帶區域實現制冷系統的高效帶來了突破,是有競爭力的制冷方案。整體浸泡式液冷直接冷卻如圖5所示。

但是液體冷卻面臨較多挑戰:
①目前液冷更適合于高功率密度和全新的服務器架構設計,無法兼容目前主流的風冷的服務器架構和數據中心設計,改造難度大。
②因規模和應用范圍的限制,尤其是部分IT設備部件材料在直接冷卻液體中的兼容性和化學穩定特性需要長期測試驗證,液體冷卻的成本較高。
③系統設計有待項目驗證和優化,如對于每個IT設備液冷需要大量的管路優化設計和水力平衡及流量控制、冷媒冷卻溫度的控制和二級循環冷卻管路的匹配聯動控制等。
④IT設備的維護更換需要液冷支持快速插拔無滲漏的更換,供電電纜和傳輸的光纜連接器等有源部件的密封和散熱都需要優化設計。
在這一級別的換熱環節中,不論散熱片還是熱管均需要IT設備級別的風扇強制對流換熱,二者的區別無非是使用換熱效率和溫度場均勻度方面存在差異,風冷散熱片的散熱極限一般為40W/cm2。
利用腔體內的沸騰或者熱管配合風冷強制換熱,常規做到100W/cm2,利用IC工藝制成的多根微型熱管陣列的水冷泵循環,其冷卻功率可達200W/cm2,而當水的流量為10cm3/s,水的溫升為71℃時,冷卻熱流高達790W/cm2,是目前散熱能力最大的水冷裝置。
3 第二級別制冷節能方式:IT設備機架散熱
這一級別的換熱是IT機架與數據中心區域環境的熱交換,可以將換熱方式劃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風冷換熱或風冷結合某種高效液冷換熱單元部分進行接力傳遞換熱;另一種是直接浸泡換熱。
(1)機架的風冷換熱
機架的風冷換熱的核心是在實現IT設備正常工作的均勻溫度場基礎上,實現溫差和風量的匹配均衡,其節能實現的途徑主要為兩種:第一種是在保證IT設備正常工作溫度基礎上,盡量提升送風溫度,保證合適的風量,降低上一級換熱系統的能耗,實現系統的節能,是主要的節能方式;另一種是大溫差減少送風量對應減少風機能耗的節能方式,調風量降低風機能耗主要是使用直流或者變頻風機根據IT設備工作情況進行自動調節,但是對于數據中心整個制冷環節,1臺250W的服務器常規配置兩個12~15W的風扇,風機能耗占比為5%左右,即使可以采用變頻或者直流風機對比定頻風機實現10%~20%的節能,但是整體節能空間僅(10%~20%)×5%=0.5%~1%,節能空間有限。
(2)IT機架氣流組織的改善
IT機架可以在滿足運營安全的情況下,去除機柜前后柜門改善氣流組織。目前機架常規的柜門開孔率在40%~70%,去除柜門,可以有效降低送風和回風阻力。
更有效的氣流組織改善方式是IT設備機架的進行盲板密封,可以將IT機架前后進出風空間有效密封,避免服務器吸入熱通道回流熱風而導致的局部過熱,增加IT設備的能耗,另外,這一措施為提升整體送風溫度做準備。
筆者在某運營的數據中心中,對比測試機架密封與不密封情況;在風冷空調送風13~14℃時,IT機架密封時正面進風溫度場比較均勻,穩定在14~15℃;而當機架沒有盲板密封情況下,因機架熱回風容易短路回流,整個機架溫度場會提升到20~22℃,服務器風溫度提升到30℃,出現局部區域過熱的趨勢。圖6和圖7分別是IT機架在密狀態下和有漏風無盲板密封狀態下的溫度分布圖。

(3) IT機架局部高效換熱
IT設備機架散熱效率提升,主要采用各種近距離高效換熱設備,如無風扇背板換熱器和熱管換熱器、有源的定點風機盤管(置頂/機架架空地板下均可)、列間空調、冰箱式內部風機盤管等;因應用場合和對于水進入機房的考慮不同,循環工質可以選擇水或者氟利昂等介質。
近距離制冷單元(見圖8)對比遠距離的機房空調等,有兩個亮點:一是機柜級別的換熱循環,循環路徑僅為機柜的深度或者高度,可以減少循環路徑中的漏風或者短路影響,即減少循環風機的能耗,風機能耗同比降低10%~20%。但因為風機能耗在整體能耗所占比例低,節能空間有限。二是直接最短距離與IT設備機架的熱回風直接換熱(IT設備熱回收常規在30~40℃),可以將循環換熱供回水溫度提升到17℃/22℃,對比常規數據中心制冷系統設計的循環供回水溫度(如10℃/15℃)提升了7℃,節能環節可以轉移在外部制冷循環上。有的文獻對各種空調系統的能耗系數做了比較,指出機房級別的風冷空調能耗最高,其次為高溫冷凍水空調,再次是機架級別的列間空調和水冷背板系統,最優為芯片級別,其能耗最低。所以,減少制冷環節中的損耗、更有效的冷卻換熱設備、更短途徑的冷卻發熱設備,能實現更低的能耗。

4 第三級別制冷節能方式:機架列-模塊房間節能
在機架列到數據中心機房的節能,主要是通過房間和區域的氣流組織優化,提升機房空調的利用效率,對于IT設備發熱源進行相對精確的冷量匹配,溫度場調優,實現最大化利用冷風冷卻IT設備,實現節能。節能方式有冷熱通道進行分離,再增加送風地板或回風吊頂,有組織的進行氣流組織引導,有效減少同等散熱量情況下的風量和壓頭損失,從而降低風機能耗;再次將冷通道或者熱通道進行密閉,從而保證送風溫度場的均勻,避免局部熱點,目的是提升送風溫度對應提高制冷系統的蒸發溫度從而實現制冷系統壓縮機功耗的降低,最終在第四級別的制冷系統級實現整體節能。圖9為典型冷通道密封情況下熱成像剖面圖,下部為地板風口,上部為通道門,兩側為服務器進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