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在鉛酸行業整治前全國共有2000多家鉛酸電池企業,規模以上的鉛酸蓄電池企業約有二三百家,生產量占鉛酸蓄電池行業總產量的80%以上。如果將規模以下的1500多家小規模鉛酸電池企業關停,總產量即產能將減少約10%。如果淘汰標準為20萬KVAh,我們估計,留存廠商可能在500家,產能可能減少約30%。
綜合來看,我們預計如果嚴格執行《鉛酸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最終留存鉛酸電池廠商數約為500家左右,未來幾年內行業總產能下降幅度在10%~30%之間,將呈現明顯的產能不足。
若不考慮電網并網儲能對鉛酸電池的需求,我們預計2012年鉛酸電池總需求將達到1.8億KVAh,供求缺口在13%左右,2013-2015年基本達到供求平衡。若考慮電網并網儲能領域對鉛酸電池的需求,將會產生較大的供求缺口。
總體而言,產能缺位造成的供求缺口將是鉛酸行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而造成的產能不足部分,將由留存廠商以擴產、橫向收購的方式逐步補充。鉛酸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一方面消除了無序競爭的亂象,另一方面創造了較為公平的行業競爭環境。據查證,美國鉛酸蓄電池產量跟中國相差不多,但卻只有33家電池廠。我們認為,如果《準入條件》能夠長期嚴格執行,鉛酸電池產業結構將更趨合理,行業整體經營環境會有持續改善。
事實上,2011年初以來行業內規模以上廠商已經加快產能擴充的步伐。江蘇乾宇集團認為,鉛酸電池行業將迎來一個較長周期的高景氣度,行業內存留鉛酸電池廠商將于2012年迎來經營拐點。
江森“鉛污染”迷局 鉛酸電池行業的環保之痛
盡管多次對外宣布將在2012年1月1日復產,但上海江森自控國際蓄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江森上海工廠)都未能如愿。
從去年9月開始,上海市浦東區康橋鎮康花新村居民偶然發現的子女血鉛超標事件,讓江森上海工廠一直陷于被動。因為它僅距離康花新村約600米至700米,被“鎖定”為該區主要的排鉛單位。
在隨后的調查中,浦東區環保局發現江森上海工廠實際上已提前達到全年的生產用鉛量,于是責令其不能再生產。不過,去年血鉛事件發生后,美國江森自控有限公司能源動力亞太區高級溝通經理于丹多次澄清,“還暫時未有證據表明江森上海工廠與康花新村的鉛污染事件相關!
也正是基于這個事實,江森方面一度對外宣稱,將于2012年1月1日恢復生產。而眼下的真實情況是,雖然血鉛事件已經發生了近5個月,上海官方仍未對外公布最終調查結果。所以,江森上海工廠到底何時能夠復產,也還是未知之數。
實際上,2011年12月30日,就在江森進行上海工廠準備兩天后復產的準備之際,浦東新區政府下發給江森上海工廠一份通知,稱其與康花新村的鉛污染事件存在“較為明顯的關聯性”,所以責令其繼續停止生產。
但在官方未進一步給出準確結論時,一份由行業協會組織的調查,卻給出了不同的判斷。去年10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下稱鉛酸電池分會)牽頭,組建專家組對康花新村周邊土壤進行了調查。并于2011年11月底形成了一份《康花新村血鉛事件溯源調查報告》(下稱《溯源報告》),12月將《溯源報告》分別遞送至環保部、工信部、上海市環保局、上海浦東康橋工業區管委會等相關部門。
該報告的結論稱,對于康花新村的鉛污染,江森上海工廠無責,真正的元兇可能另有他人。
對此,2011年12月2日,上海市環保局通過“上海發布”的微博對外表示:近日某中介組織單方面披露了對“血鉛”問題環境因素的調查數據,引起了本市主管部門的密切關注,據有關部門分析認為,這些數據尚未經過權威部門的進一步核實論證,因此還不是最后確證的調查結果。
康華新村的血鉛事件,事發5個月后,結論仍未清晰。
江森翻案?
夏青稱,如果企業有涉鉛的活動,并且未經嚴格的環保處理,就必然會在土壤中留下痕跡。
這份結論對江森頗為有利的《溯源報告》,由鉛酸電池協會出資支持的調查組完成。專家組成員8位:中國環境科學院原副院長夏青為組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小平、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環境所研究員洪燕峰、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教授陳紅雨、華南綠色產品認證檢測中心司法鑒定所高級工程師陳大志、沈陽蓄電池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伊曉波、沈陽蓄電池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鍵、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影響評價中心環評工程師碩士于華通。
夏青稱,如果企業有涉鉛的活動,并且未經嚴格的環保處理,就必然會在土壤中留下痕跡。于是,專家組請來具備司法調查資質的廣東省綠色產品認證檢測中心司法鑒定所(下稱綠色認證所),并于2011年10月26日,在康花新村選取25個監測點進行土壤測試。
據了解,在夏青領導的調查小組之前,上海江森廠區及其周邊地區自1995年以來還進行過兩次土壤含鉛量的調查,第一次是1995年的環評,第二次是2006年的回顧環評,兩次監測都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實施。
《溯源報告》顯示,根據1995年環評、2006年回顧環評與2011年綠色認證所測量的數據對比,5個相同采樣點的鉛含量分別為SI點:<;1 mg/kg、54.4 mg/kg、57.6 mg/kg;S2點:<;1 mg/kg、28.0 mg/kg、43.9 mg/kg;S3點:16.4 mg/kg、27.6 mg/kg、25.9 mg/kg;S4點:無記錄、31.4 mg/kg、27.9 mg/kg;S5點:無記錄、30.2 mg/kg、19.3mg/kg。
本報記者查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國土壤元素背景值》,顯示上海市土壤的鉛含量本底為24.9 mg/kg。而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的規定,二級土壤環境質量的鉛含量標準為300mg/kg。
夏青表示,2006年以后,江森上海工廠廠內東北角的監測點S1和冬季典型日方向監測點S2(廠址東南方向)土壤含鉛繼續增加,其土壤含量增加的速率(累積速率)要低于1995-2006間(前身為上海德科國際蓄電池有限公司時)的增加速率。處在夏季典型日方向S3(康花路與錦繡路交匯處)點的土壤含鉛量并沒有明顯的變化(2011年為25.90mg/kg)。其余各點土壤含鉛量不再升高,保持在上海市土壤鉛本底中位值附近(24.90mg/kg)。
“這樣的數據反映出江森上海工廠的鉛殘留積累是在上海市含鉛量本底水平的!毕那喾Q。
調查迷局
“調查已經基本結束,但是結果還沒有公布。”鞠春方稱。
盡管這份《溯源報告》替上海江森“翻案”的意圖明顯,但夏青仍再三強調調查的獨立性,“我們公布的數據是具有司法鑒定資格的!
11月30日,江森在海外發布的新聞稿引用了《溯源報告》的結論,稱江森不是造成康橋地區鉛污染的原因。翌日,上海市環保局約見了江森的相關人員,表示定會尊重江森的聲譽,但要求江森將新聞稿從其海外網站上撤除。對此,江森并未照做,并對外稱將于2012年1月1日復產。
2011年12月2日,上海市環保局通過上海發布的微博對外表示:近日某中介組織單方面披露了對“血鉛”問題環境因素的調查數據,引起了本市主管部門的密切關注,據有關部門分析認為,這些數據尚未經過權威部門的進一步核實論證,因此還不是最后確證的調查結果。
雖然上海市環保局并未明示“中介組織”的指向,但關注康花新村污染事件的人士均認為,其暗指的正是鉛酸電池協會。
鉛酸電池分會是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的下屬分會,其秘書處則是掛靠在沈陽蓄電池研究所。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鞠春方并不愿意就《溯源報告》給出直接回應,他對本報記者表示,針對康花新村的鉛污染事件,上海市政府牽頭成立調查小組,上海市衛生局和環保局各自做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已經基本結束,但是結果還沒有公布,我們也都在等著官方公布結論。上海市政府的調查小組一定會給公眾和相關企業一個結論!本蠌娬{。
本報記者就此求證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其新聞發言人小組一位李姓工作人員則表示,相關調查由上海市環保局和浦東新區具體負責,她和發言人小組的其他人員并不清楚相關調查進展。
隨后,浦東新區政府新聞處也以不清楚事件進展,且問題專業性較強拒絕采訪。
但本報記者經多方證實,除了《溯源報告》,針對康花新村的鉛污染事件,上海市衛生局和環保局確實各自做了一份調查報告。2011年12月10日上海市環保局召開了專家聽證會,請來了包括中國環境科學院院長柴發合、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等9位專家對這三份報告進行調研。
“9位專家之后給出了6條意見,其中一條指出‘江森上海工廠有很明顯的關聯性’,但卻未對‘關聯性’給予實質和具體的解釋。”夏青說。他同時表示,自己并未看到過另外兩份報告的內容。
元兇不僅僅一個?
“康花新村血鉛兒童主要集中在兩個住宅樓,從目前的科學和技術手段來看,查清真相應該是不難的。”
實際上,在去年12月10日召開的上海市環保局專家聽證會上,9位專家除了提到江森上海工廠,也建議對上?荡T周邊的土壤進行恢復。而在夏青看來,在諸多的鉛污染源中,距康花新村僅20米的上?荡T,極有可能是真正的元兇。
《溯源報告》稱,綠色認證所2011年10月26日對已經關閉的上?荡T廠內的土壤監測表明,該地塊總鉛的含量為1058.9mg/kg,總鋅的含量為3782.5mg/kg,硫酸鹽含量為0.64g/kg,是該區域最為嚴重的超標區。總鉛超國家標準3倍以上,超即將頒布的新國家標準10倍以上,總鋅超國家標準15倍以上,表明在這塊場地上有過強烈的涉鉛和涉鋅活動。
根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上?荡T成立于2006年6月7日,注冊資本150萬元,法人汪紅娟。經營范圍為廢舊物資回收(含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日用百貨、工業用原料(除危險品)、建筑材料、機電設備的銷售。
本報記者曾致電上?荡T,一位自稱是會計的女士稱,康碩現在的法定代表人最近剛剛購得公司的股份,對于以往的生產情況并不知情。但她透露,“上?荡T原來是國有企業!
據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確實在去年8月發布過上海康碩出售100%股權的信息。
“康花新村血鉛兒童主要集中在兩個住宅樓,從目前的科學和技術手段來看,查清真相應該是不難的。”國內一位環保專家對記者表示。
鉛酸電池行業的環保之痛
土壤中的鉛濃度與距離并不是絕對的正相關。
盡管從行業人士看來,江森作為鉛酸電池行業龍頭企業,其環保投入比中小企業多。但江森上海工廠在以往的實際運營中確有不規范之處。
鞠春方對本報記者表示,“2011年6月3日,我們對上海江森的35個排放口做了監測,發現其中的4個超標排放。對此,上海環保局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罰款3萬元;同時責令其停產整治。”
江森對此的解釋是,由于維修工的不當操作,工廠排放出現過短暫的異常狀況,經過整改后,6月下旬浦東新區再次進行排放檢測時,排放量已經符合國家標準。
據悉,浦東新區環保局確實在6月21日和8月30日又對上海江森進行了兩次抽查,排放濃度也確為達標。但鞠春方表示,“江森上海工廠只能算是基本達標,談不上穩定達標。”
江森對此并不認同。美國江森自控有限公司中國區ESH(環境、健康與安全)經理劉偉君對本報記者表示,“從2007年到2011年的多次檢測結果顯示,江森僅有兩次未能達標。”
“如果確實是我們排放的鉛煙造成兒童血鉛超標,那么一定是我們工廠附近土壤的鉛濃度要高于600米外康橋新村的土壤鉛濃度。”一位江森內部人士稱,“但事實顯然并非如此。”
不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位教授向本報記者解釋稱,“血鉛事件的判斷是否能由土壤污染程度為依據,還不能完全確定。還要考慮風向和排放高度的問題,對于環境的影響還需要具體分析。”也就是說,土壤中的鉛濃度與距離并不是絕對的正相關。
顯然,環保約束是懸在鉛酸電池行業的一把劍,隨時可能砍下來,是其行業發展繞不開的環節。
環保部醞釀鉛蓄電池“整頓風暴”
繼稀土專項整治行動后,主管部門針對有色行業環保問題再度“亮劍”,目標指向重金屬污染“重災區”鉛蓄電池行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賈明星7日透露,環保部近期將啟動對鉛蓄電池回收(再生鉛)行業的專項環保核查行動。
環保部去年底發布的“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名單”顯示,全國共計1962個該類企業。其中,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河北、安徽等地該類企業均超過100個,江蘇省以492個居首,浙江省以331個居次席。
賈明星對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協會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工作,而7日下午,協會專門就再生鉛環保檢查的具體事宜進行了商討。
相關主管部門的一位官員在電話里告訴記者,這次專項整治活動,環保部希望通過和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合作,根據污染物達標排放、滿足污染物總量減排措施等行業門檻,制定出符合環保要求的鉛蓄電池生產和回收企業名單。
“未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將在信貸、出口、再融資等領域面臨眾多限制。隨著環保門檻逐步提高,這些企業還有可能被關停!鄙鲜鋈耸空f。
值得注意的是,在環保部啟動全國性環保核查之前,各地已陸續啟動對鉛蓄電池行業的環境專項執法檢查。以涉鉛企業布局最多的江蘇省為例,2011年底,江蘇省環保廳發布的數據顯示,不久前共檢查了全省451家涉鉛生產企業,停產整改或關閉取締275家,其中不少是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鉛蓄電池小企業和再生鉛冶煉小企業。
“近年來爆發的數次重大污染事件,讓再生鉛產業的環保頑疾像一個個毒瘤那樣展現出來!鄙鲜霏h保部門官員說,再生鉛行業的環境事故、環節風險,大多出現在小企業對電動自行車的鉛蓄電池進行回收、拆解、維修、加工、再利用等環節。
有色工業協會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再生鉛的主要原料是廢舊蓄電池。由于鉛對人體危害極大,因此鉛行業對于環保的各項要求極高,需要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在發達國家,再生鉛行業的集中度通常較高,往往只有幾家從事再生鉛的企業。
上述人士說,反觀國內市場,因為產業發展初期缺乏有效管理,很多規模小、管理粗放的民營小作坊式企業紛紛涌入,回收體系不健全,無序競爭等因素造成再生鉛企業回收成本較高,因此,在環保方面“做手腳”已經成為業內生存潛規則。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敬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再生鉛企業多為中小企業,預計過半企業將在此次環保核查中不達標。再生鉛處理設備要求全密閉,但國內除少數大企業上馬進口設備外,其他企業幾乎都是土法生產,不能滿足環保要求。鉛煙、鉛塵、鉛渣易造成空氣、水、土壤等多重污染,影響范圍比(整頓前的)鉛酸電池還要大。
本商品累計售出0只,90天內沒有成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