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6路 8路 10路 數字智能消防巡檢柜15KW技術特性:
1、自動巡檢。對消防泵、噴淋泵、穩壓泵的低頻和噴霧泵低速自運巡檢控制;
2、周期可調。168小時(可調),每次巡檢單泵巡檢時間為2分鐘(可調),巡檢周期及巡檢時間亦可根據
實際要求從幾分鐘到幾天任意。
3、可控。消防發生時,可編程控制器接到消防命令后會自動瞬時停止巡檢,啟動消防泵,消防結束手
動關機。
4、故障記憶。設備具有聲、光及故障記憶功能,操作為中文菜單清晰易懂,可記憶短路、缺相、過流、
過電壓、欠電壓,通訊等故障便于運行人員檢修操作。
5、巡檢回路。大回路16(特殊可定制)。
6、巡檢大功率。單臺15KW。
通用電氣數字部表示,到2030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總投資將達60萬億美元。通用電氣數字部和日立HitachiInsightGroup不是工業物聯網的參與方,他們專注于使工業物聯網成為智能環境的核心,在工業物聯網投資上更是一擲千金。 雖然消費者不希望聯網設備泄漏自己的信息,但對機器生成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解讀是工業物聯網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制造業巨頭紛紛斥資建設工業物聯網
至今,要向大眾推銷物聯網并不那么容易,因為不是人人希望自家電器互通對話或交換信息。不過,對于即將到來的聯網設備和機器時代,工業行業則垂涎欲滴。
未來十年,全球在工業物聯網上的投資預計將達幾千億美元。制造巨頭包括德國大眾和日本日立公司已經開始斥巨資進行專項研究,建立軟件平臺,以程度上把握好發展機遇。
近日,日立InsightGroup副總裁GregKinsey在接受ARC的訪談中說道:“未來10-15年,預計各個行業都會作相應投資,目的是利用工業企業端對端價值鏈上的全部數據,比如,在和汽車制造業,對這些端對端價值鏈進行整合和數字化的潛力仍然巨大。”
工業物聯網讓工業生產更智能
日本人崇尚社會創新理念,也就是通過技術提高社會智能程度,而制造業即是這個社會創新理念的完美起始點。
Kinsey指出,日立公司把動態調度、智能維護、生產質量劃分成需要大力改進的三塊領域,而這樣工業物聯網就可在制造行業內實現上述創新。“動態調度就是減少或解決每個制造過程發生的瓶頸問題。”
工業物聯網可以減少設備發生故障的可能性,來自日立的Kinsey對此表示同意。他指出,如果可以預測到設備發生故障的時間,可大大降低停工期成本。
Kinsey說:“工業企業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他們能夠改進客服方式,降低運營成本,將資本設備成本轉成運營成本,并提升生產質量,那這就直接正中了他們的痛點。”
以一家工廠為例,這家工廠配備有1930年的老機器,也有安裝不到三個月的新機器。制造商可以利用現有IT系統,和專有軟件應用程序相銜接,而該應用程序同時與數據源和可用機器相連。
“任何工業企業都有一個異構型設備環境,如配有計算機、APP軟件等,這是事實,而且有些還非常老舊”,Kinsey說。
工業物聯網的核心是設備
工業設備事關通用電氣公司的生計。在過去150年,始終把設備和機器擺在位的想法,幫助了通用電氣贏得了良好聲譽。通用電氣始終堅信,設備的生命周期(從設備購買至設備退役)從一開始就可得到優化。通用電氣數字部工業物聯網應用程序工程負責人VishSoaji在接受ARC的采訪時說:“主要有三件事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即,機器學習、傳感器采集數據、大數據分析”
通用電氣于2012年倡導“工業互聯網”,在無數場合聲稱工業界已做好數字化的準備。作為的工業設備制造商,有必要重視Soaji建議的將多個事項變成智能、可用的環境。
如何改進設備性能,如何實現產出多而花費少?途徑之一就是在工具上進行投入,提高設備效率和生產力。比如,通用電氣數字部認為其基于云的Predix平臺服務和母公司當前所做的所有事項相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通用電氣今年計劃在軟件業務方面投入14億美元,這充分表明了通用電氣對新興市場的信心。
Soaji指出,物聯網難之處在于沒有人愿意分享數據,而通用電氣無需擔心這一點。
通用電氣數字部表示,到2030年,工業物聯網總投資將達60萬億美元,這一預測是合理的,因為依靠大機器創造收益的行業部門數量龐大。
我們如何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我們是否可以將現有基礎設施轉變成某種數據采集和分析機制?對于后者,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發電廠,像渦輪機這樣的大型設備需要持續地運行,這就意味著渦輪機每天產生的數據極為重要,數據可幫助了解機器發生故障的原因及信號。渦輪機一旦出現故障,就會損失巨大。如果設備可以通過聯網設備進行實時分析,當數據異常時及時查看收到警報,這樣的損失就可避免。
“工業物聯網的核心是設備,如飛機發動機、機車引擎、煉油廠等”,Soaji說,“圍繞這些設備,我們有很多事情可做,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在事故發生前做好預測分析。通過物聯網我們還可準確預測飛機引擎維護時間,無論是一個月還是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