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A股而言,上市公司總體交出了靚麗的年報和一季報成績。分行業來看,涉及采掘、鋼鐵、化工、建筑材料、有色等周期性行業在2017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速喜人。這也表明目前A股業績的回暖更多源自于周期的力量,一旦周期性因素完結,則業績將重回低增速態勢。創業板方面,在剔除溫氏股份后,其在收入增速擴張的同時,利潤增速出現連續回落,從三季度的43.31%,回落至四季度的32.07%,并在一季度繼續降至27.44%,顯然創業板的盈利增長正在趨弱,盈利能力的回落印證內生動力不足的風險?傮w看,業績雖然還在高位,但風險正在上升。
而流動性方面,監管壓力引發的流動性沖擊,帶來了前期市場回落。短期這種沖擊,正伴隨管理層定調的“金融穩”而有所緩解,但從中長期來看,金融去杠桿和引導資金脫虛入實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因而,對A股估值的影響將是更長期的過程。由流動性趨緊疊加的無風險收益率抬升和由監管趨嚴疊加的風險偏好回落,都將使A股的估值遭受持續的壓力。
4月以來,在雄安概念的催化下,A股市場先是出現反彈,隨后出現了一輪快速調整。兩市成交額最高也曾達到7102億元,而隨后則出現了快速下行,重回4000億的規模。A股中業績與估值一熱一冷仍在延續,而兩者的變化也正成為決定市場走向的關鍵。多變市場中,監管風暴的作用不容忽視。
綜合來看,A股短期有筑底企穩的要求,但中期來自業績和流動性的壓力依然較大。所以在配置方向上,緊緊把握業績這根主線仍是當下配置的首要邏輯,而在題材方面,除繼續關注雄安、一帶一路、PPP、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主題性機會外,還可從年報送轉落地的角度,適當關注市場的填權行情。不過,對于今年的填權行情,由于監管對高送轉的行為進一步規范,所以送轉行為有所收斂。從穩妥的角度建議投資者結合上市公司年報、一季報的業績情況去挑選填權行情個股,只有個股自身更具成長性,其在股價的上漲之路上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