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公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國資監管體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國資委放權和從管人、管事、管資產轉變為管資本是改革的核心議題,這個文件明確了國資委作為出資人的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標志著國企改革向前邁進了很重要的一步。
◎這是個方案,是要做的事情,不是指導意見。但是仍然有指導意見味道。精彩的是后面放權的43項。這43項實際上就是國資委的放權清單。
◎用四句話來概括:明確國資委定位是前提,經營放權是核心內容,職能轉變是重要任務,加強黨建是特色。
◎準確定位非常重要。方案提出,科學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國務院國資委作為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根據授權代表國務院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專司國有資產監管,不行使社會公共管理職能,不干預企業依法行使自主經營權。兩個不,一不是政府,二不是企業,是國有資產出資人的代表。這個定位,要寫出許多文章。
◎過去國資監管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國資委長期把所有權、經營權、分配權一把抓,在本應屬于企業的經營權領域干預太多,影響了企業發展,所有權卻缺了位,黨的領導便是弱化了。
◎ 推進職能轉變要堅持準確定位、堅持依法監管、堅持搞活企業、堅持提高效能和堅持黨的領導。五個堅持是第一次提出。
◎ 加強黨的建設是大亮點。包括強化管黨治黨責任。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市場化機制相結合,加大紀檢監察工作力度。內容也具體。
◎ 下一步將原本的國有資產管理架構由目前的兩級變為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經營性國企三級,逐步實現政企分開,將政府和企業剝離開來,以產權管理為紐帶,突出國有資本運作,最終實現國資委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突出國有資本運營則是監管職能轉變能否接得住的關鍵一步。方案提出:牽頭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現管資本相關的職能調整,需要有相應的組織框架,改組組建的投資、運營公司,可以作為平臺之一,接住國資委管資本的職能要求,是國資委職能轉變的重要保障!
◎優化國資監管職能,機構改革會動作不斷。國資委新設三大監督局,與監事會形成“一前一后”互相配合的關系,形成監督工作完整閉環。下一步要合并哪幾家,也要提上日程了。
◎方案中直接列示的43項被精簡的國資監管事項,是個放權清單。
◎取消、下放的諸多事項大多涉及企業經營權,目的就是讓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如取消直接規范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行為,把規范的權力讓渡給企業,可以讓企業更加獨立等。
◎直接規范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行為,取消這條,審批中央企業所持有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管理方案和股權變動事項
◎審批中央企業子企業分紅權激勵方案,指導中央企業內部資源整合與合作,這些事很多,很具體,孩子的事情,交給他爸爸媽媽管。
◎聯合開展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評審和推廣,屬于經營范圍的事,國資委不以政府名義出面組織了。
◎關于股市的內容最多:下放事項.審批地方國資委監管企業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事項。還有:審批中央企業子企業股權激勵方、.審批國有股東通過證券交易系統轉讓一定比例或數量范圍內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事項、.審批本企業集團內部的國有股東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無償劃轉、非公開協議轉讓事項、.審批未導致國有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低于合理持股比例的公開征集轉讓、國有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及所控股上市公司發行證券事項、審批國有參股股東所持有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公開征集轉讓、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事項。
◎授權事項共8項制定中央企業五年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
◎力度最大的是,經理層成員選聘、經理層成員業績考核、經理層成員薪酬管理,這三項改革,牽涉經理層成員的身家性命,很重要。這一條授權,是授予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企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是不是包括總經理?如果包括,央企總經理便由董事會決定了。這是第一次這樣明確披露。
◎不再審央企年金方案
國有參股企業與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組,也授權了。
◎ 分類放權、分步實施,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皟蓚分”是方針,三個“得”是要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接得住、管得好”的主體,F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一個也沒有成立,什么事還是國資委管,急不得。所以,實施方案還實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