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推動央企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發布者:jsxxsbxg  發布時間:2017-05-12 18:22:56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地“走出去”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以來,中央企業參與了哪些建設?有什么收獲?

                肖亞慶: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中央企業迅速行動,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海外業務拓展的重點,按照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技術、資金、管理優勢,積極參與到建設中去,3年多來共有47家中央企業參與、參股或者投資,與沿線國家的企業合作共建了1676個項目。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中央企業主動參與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提升了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水平。鐵路方面,中國高鐵“走出去” 成效卓越,安伊(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高鐵二期等一批高鐵項目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亮麗名片。公路方面,中巴喀喇昆侖公路等項目給當地交通帶來明顯改善,盤活了當地旅游資源,培育了一批新產業,有力促進了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

                連接亞洲和歐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腹地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工業化的過程中,對能源、礦產資源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央企業深化能源資源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執行了60多個油氣合作項目,帶動沿線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中央企業還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發展情況,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著力推動所在國經濟轉型升級,多個工業和制造業項目在馬來西亞、老撾、蒙古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落地。

                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互利共贏的過程。中央企業通過與沿線國家深度合作,國際化經營經驗更加豐富,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目前,中央企業投資設立境外單位9112戶,分布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十二五”以來,中央企業境外資產總額年均增長15%。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推動了經濟增長,為當地產品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打開方便之門,通過貿易往來、要素流動和人文交流,促進了全球化進程。

                走出去,融進去,連民心

                記者:“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中央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如何體現這一原則?

                肖亞慶: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始終嚴格依法誠信經營,堅持本土化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在改善當地民生、推動協調發展、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有效帶動當地就業。中央企業目前海外分支機構38.4萬名員工中,85%是本地員工,不少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0%以上。中國石油印尼公司、中國移動巴基斯坦公司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9%。中央企業還十分注重加強對當地員工的技術技能培訓。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交集團等中央企業在與非洲國家合作修建鐵路和公路的過程中,培訓了16萬名專業技術人才。

                ——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中央企業嚴格遵守國際通行規則和當地環保法律法規,通過開展第三方環境評估、節能減排等,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力度。特別是在礦產資源開發中,始終致力于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通過提高環保標準,采用先進技術,最大限度降低礦產開采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中央企業積極參與項目所在地的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設施建設,造福當地人民。中國石化Addax基金會的公益項目,針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開展健康、教育和環境保護等活動,惠及贊比亞、烏干達、尼日利亞等國家。中冶集團在項目所在地出資建設醫院、學校,解決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贏得了當地社會和居民的廣泛贊譽。

                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通過一個個項目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連接在一起,實現走出去、融進去。

                在務實合作中謀求共贏

                記者:中央企業今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如何發揮好引領作用?

                肖亞慶:中央企業更好發揮作用,關鍵是要在國際化經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一是抓重點。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支撐等戰略性優先項目為重點,進一步明確國際化經營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項目,深化對外投資合作。加快推進周邊國家鐵路、公路、電力、油氣管線、通信、港口、機場、空間信息走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實現互聯互通。積極參與非洲國家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區域航空網的規劃、建設和運營,推動非洲加快實現工業化。

                二是重規則。堅持誠實守信、依法合規,遵守我國和項目所在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規定,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注重跨文化融合,加強與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各界的溝通。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國際規則不斷調整重塑,企業要熟悉和掌握世貿組織規則以及涉及的環保、勞工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并充分運用相關規則合理保護企業自身合法權益。

                三是強創新。創新走出去模式,加快推進建營一體化、海外合作區建設、“資源、貸款、項目”一攬子合作等創新模式,搭建優勢產業合作平臺、高效產能合作平臺、商產融結合平臺、跨國并購重組平臺等各類合作平臺,深化國內外技術、業務、市場、資本、人力等多維度互利合作,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帶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各類國際合作基金作用,組合引入國內非國有資本、國外優勢企業、優秀管理人才、先進管理機制和增值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技術、資金和智力支持。

                四是防風險。著力構建境外風險防控體系,做好風險評估、預警和應對預案,加強對全球經濟形勢、行業發展態勢、國際規則變化趨勢的綜合研究,熟悉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按通行規則加強項目可行性分析論證,妥善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加強與國際投資機構、項目所在國當地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實現互利共贏。

                此外,企業還應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義利相兼、以義為先”。我們始終強調,中央企業要重視所在國關切,把企業發展與當地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探索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編輯:曾巧巧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