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企業的自動化程度普遍較低,如機械行業80%以上的設備仍采用傳統的繼電器和接觸器控制。加入wto后,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新的制造業基地,制造業的控制主要以邏輯控制為主,大量傳統產業的自動化改造也為plc的應用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由于種種原因,國產品牌的plc在國內plc市場份額所占比例很小,一直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中國目前市場上95%以上的plc產品來自國外公司。目前中國plc市場主要廠商為siemens、mitsubishi、omron、rockwell、schneider、ge-fanuc等國際大公司,歐美公司在大、中型PLC領域占有絕對優勢,日本公司在小型plc領域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公司在小型plc領域也有一定市場份額。
國內媒體關于中國plc市場展開過研究,依據得到的樣本分析,初步得出正在使用的眾多plc的品牌中,西門子、三菱及omron占據絕對的優勢,60%左右的用戶使用了這些品牌的plc產品,而rockwell/ab、ge-fanuc和富士等品牌也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造成這種分布情況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排在最前的三個品牌有非常豐富的產品系列,用戶很容易得到恰當的產品;其他品牌如富士,lg等則以小型和微型產品為主,ge和schneider以中大型產品為主。產品價格范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雖然a-b擁有出色的技術和全面的產品系列,但是高價格的形象卻使部分用戶卻步。
西門子、三菱及omron都是在中國市場上傳統的供應商,在很多領域占地了先機,相對應的是ge、schneider和lg這些后來者雖然市場快速增長,但是距離先行者仍有一定的差距。
某些品牌會側重于一些行業,如schneider更加注重電力行業,rockwell在冶金行業表現出眾。
2004年度plc市場研究報告表明:作為目前國內控制市場上的主流控制器,plc市場的國內參與者在高達31億的plc市場總需求中,國產plc占有量不到整個市場份額1%,中國大陸plc廠商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在按照i/o數量劃分的市場總量中,小型plc(256點以下)的市場巨大,國產plc的市場貢獻就在小型plc的市場中。巨大的市場需求為發展plc業務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國內有實力的自動化公司應充分利用在市場、技術、行業影響和品牌等方面的積累,大力拓展plc業務。目前,國內plc生產廠家有30余家,但目前上市的眾多plc產品中,還沒有形成規;纳a和名牌產品。
從技術角度來看,國內外的小型plc差距正在縮小。有些國產plc已經擁有符合iec標準的編程軟件、支持了現場總線技術等。面對國際廠商數十年的規;a和市場管理經驗控制工程網版權所有,國內廠商多數只停留在小批量生產和維系生存的起步階段,離真正批量生產、市場化經營乃至創建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此同時,國產plc的低價優勢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戰。但可喜的是,和利時、凱迪恩、德維森等一批國產品牌漸漸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朔Y金、研發壓力,頂住用戶對產品不信任的壓力,憑借對國內廠商的了解和對市場的把握,國產品牌在近幾年內獲得了一定的成長。
轉載至互聯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www.kbtzdh.com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