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化和工業用途要取決于當地的市場,也有一個成本問題。秸稈收割的成本并不低,特別是一些地方的收割機械設備并不同時收割秸稈,需要動用人力進行收割,而現在農忙季節的勞動力已經不便宜了。而秸稈自身的經濟性真的不好,一旦收購方完全負擔人工成本,就很難與其他原材料競爭。比如作為能源使用是解決大量秸稈應用的一個重要方法,國內也有很多的秸稈直燃和氣化發電廠,但是一噸秸稈一百多塊錢的收購價格對農民并沒有多少吸引力,而一噸秸稈的熱值還不如半噸煤,使用起來因為熱值低等具體工藝問題導致效率低,運行成本比較高,整體計算下來一百塊錢一噸的秸稈還不如使用三四百塊錢一噸的煤炭劃算。同時由于國內農村普遍是散戶,總有一些散戶貪圖小便宜在秸稈里面摻加各種各樣奇怪的東西。我在一個秸稈直燃發電廠的原料里面就見過各種大小的磚頭石塊鐵絲等等,土就更加常見了。這些進一步增加了工廠的處理負擔和成本,而且還會造成設備的損壞。所以使用秸稈作原料有很多很現實的問題,使得這方面的工業推廣也不大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