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湘重”是中南地區最大的水冷鋼錠、軋輥、大型鑄鋼件及壓力容器厚板生產基地之一,擁有冶煉、熱處理、檢測等完備的工藝技術裝備,具備年產鋼錠50萬噸、鑄件2萬噸的能力。冶煉系統于2009年9月投產。電爐鋼錠除用于鑄件制造外,主要為華菱湘鋼中厚板軋機生產配套。由于市場變化以及冶煉成本較高等原因,電爐冶煉系統于今年5月徹底停產。
東北特鋼違約事件持續發酵。近日,在債權人的要求下,東北特鋼連發兩則公告,表示對投資者不會采取惡意逃廢債務、不會債轉股。一時間,債轉股是否會成為企業逃廢債務的一個方式備受關注。
8月10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討論許久的債轉股方案幾經周折,目前已經上報國務院審議。不過相比上一輪債轉股方案,多數專家認為,如今上報的方案可能不會大面積、大規模推行,而是以試點方式分類別展開。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這次債轉股的啟動并不會為“僵尸企業”解圍,繼而續命。
據悉,此前國務院曾召集發改委、財政部、央行和銀監會等多個部門開會,討論債轉股相關事項,隨后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提到要開展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依法持有企業股權的試點,這成為此輪債轉股啟動的重要信號。
分類別試點
“上一輪債轉股更多利用行政手段干預,以解決國企債務,這次的方案卻大不同,預計國務院會對某類公司或者某個大型央企、國企出臺單獨政策。”一位致力于國企研究的人士告訴記者。
和上述人士分析類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宏觀組原組長景學成也表示,市場化手段或將是這輪債轉股的特點。
8月9日,景學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1999年實行的債轉股,主要以銀行為主要債權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債轉股操作主體,它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制定的方案,時至今日,上一輪方案已不適應如今的市場,當下要有甄別地對企業采取債轉股,以市場化手段推行。
以東北特鋼為例,東北特鋼債務違約后,曾經提出要對債務進行轉股。東北特鋼董事長稱,“東北特鋼3年能夠承擔30%的債務,另外70%進行債轉股!辈贿^,這一方法卻遭到債權人的抵制,東北特鋼改口稱不會惡意逃廢債務,不會單方面進行債轉股。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徐曉松認為,此輪債轉股是在去產能背景下提出的,當下債務也主要集中在一些國有企業尤其是地方國有企業的債務處置問題。這些企業本身債務規模也大,實施債轉股完全可以嘗試出臺單個政策具體解決,而不能延續上一輪債轉股一刀切的辦法。
HD鋼圓鋼生產廠家Hastelloy C4合金鋼管生產廠家二、產品成本費用要素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費,是指為生產產品投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成本。原料及主要材料費主要包括投入的鐵礦石、鐵水、生鐵塊、廢鋼、鐵合金、鋼坯、鋼錠、用于再加工的鋼材、鋅、錫、有機涂料等成本。
(二)輔助材料費,是指為生產產品投入的輔助材料的成本。
輔助材料費主要包括投入的皮帶、耐火材料、熔劑、電極、軋輥、酸堿類、油脂類、包裝材料等成本。
(三)燃料和動力費,是指為生產產品耗用燃料和動力發生的費用。燃料和動力費主要包括耗用的煤炭、焦炭、助燃劑,以及風、水、電、氣等費用。
(四)人工費,是指為生產產品向職工提供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及各項附加費用。人工費主要包括職工工資及各項津貼、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商業人身險、其他勞動保險及勞務費等。
(五)折舊費,是指為生產產品使用的生產裝置、廠房、附屬機器設備等計提的折舊。
(六)運輸費,是指為生產產品提供運輸服務發生的費用。
(七)維護及修理費,是指為維持產品生產的正常運行,保證設施設備原有的生產能力,對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修理所發生的費用。維護及修理費主要包括材料費、修理工時費、備品備件費等。
(八)財產保險費,是指為組織產品生產管理,向社會保險機構或其他機構投保的各項財產所支付的保險費用。
(九)辦公費,是指為組織產品生產管理,發生的文具費、郵電費、通訊費、印刷費等辦公性費用。
(十)差旅費,是指為組織產品生產管理,職工因公出差所發生的住宿費、交通費、出差補助等。
(十一)會議費,是指為組織產品生產管理,召開或參加會議發生的費用。
(十二)外委業務費,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委托外部單位提供服務發生的費用。
(十三)低值易耗品攤銷,是指為組織產品生產管理,耗用的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的各種用具物品的攤銷。
(十四)租賃費,是指為組織產品生產管理,租入的各種資產,按照合同或協議的約定支付給出租方的租賃費用。
(十五)機物料消耗,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耗用的未作為原材料、輔助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管理使用的一般性材料支出。
(十六)勞動保護費,是指為生產產品為職工提供勞動保護、防護等發生的費用。
(十七)排污費,是指為生產產品負擔的排污機構處理廢氣、廢水、廢渣等所發生的費用。
(十八)信息系統維護費,是指為組織產品生產管理,在計算機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后所發生的運行維護費用。資料顯示,2015年是中國鋼鐵工業困難的一年,而且全行業虧損。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會員企業虧損額645億元人民幣,虧損面50.5%。
8月9日,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一些企業不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甚至瀕臨倒閉,但受一些體制機制因素制約,以市場化方式退出的障礙較多,成為“僵尸企業”。未來將堅定不移地處置“僵尸企業”,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確保社會穩定和良好金融秩序。
對債轉股而言,一企一策同樣適用。
鵬元評級研發部總經理李慧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中央的思路來看,債轉股主要聚焦為有潛在價值、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以大型央企、國企為主,這類企業的債務在銀行賬面上多反映為關注類貸款甚至正常類貸款,而非不良貸款,手段也是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拉郎配”。
排除“僵尸企業”
對于一些“僵尸企業”要果斷實施破產程序,而不能通過債轉股提供茍延殘喘的機會。
鵬元評級研發部總經理李慧杰認為,對于企業來說,希望通過債轉股來實現債務重組,發起的企業更多是已經陷入債務危機的企業。而對于銀行來說,更希望得到優質的企業,而不是已經陷入危機的企業。從這方面來看,當前債轉股,更多是企業來發起的,銀行更多是被動參與。
根據財新報道,首批債轉股規模為1萬億元,預計在三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化解1萬億元左右規模的銀行潛在不良資產。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入選第一批債轉股試點。
不過,對于這種說法,記者并未從上述機構得到確認答復。但有一點卻值得肯定,那就是一旦實行債轉股,對企業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
資料顯示,上一輪債轉股的推行,使企業高負債得以緩解,銀行不良貸款大幅降低,資產質量明顯提升,有效解決了國企負擔。
海通報告顯示,上一輪債轉股共計剝離不良資產規模約達1.4萬億元。其中財政部為四家AMC(資產管理公司)各提供了100億元的資本金,央行以2.25%的利率發放了6041億元的再貸款,資產管理公司向商業銀行和國開行共發行了8200億元的金融債券。
李慧杰認為,債轉股一旦落實到地方政府層面,涉及到地方經濟發展等經濟利益后,地方政府很難不進行干預。從目前的情況看,債轉股背后都有政府干預的影子。
在此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債轉股方案的行政色彩或將為“僵尸企業”提供機會。不過,專家方面卻早有對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近日撰文稱,債轉股應該達到既能為暫時面臨困難的企業紓困,同時又避免真正該退出的“僵尸企業”漏網。
李慧杰建議,盡管上報方案并未公開,但當前債轉股應該合理設定債轉股的范圍、門檻及對企業的要求,規避道德風險。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實現銀行對企業的持股等關鍵問題,需要重點研究并逐一解決。
HD鋼圓鋼生產廠家0Cr17Ni14Mo2鋼板切割生產廠家20CrMoTi圓鋼、30CrMnTi圓鋼、12Cr1MoV圓鋼、18Cr2Ni4W圓鋼、18Cr2Ni4WA圓鋼、20CrMnSi圓鋼、
20CrNi圓鋼、20CrNi3圓鋼、40CrNi圓鋼、50CrNi圓鋼、30CrNiMo8圓鋼、30CrMnSi圓鋼、
34CrNiMo6圓鋼、36CrNiMo4圓鋼、38CrMoAL圓鋼、40CrNiMoVA圓鋼、45CrNiMoVA圓鋼、
45CrNiMoV圓鋼、40Cr2Ni2Mo2圓鋼、36CrNiMo4圓鋼、38CrMoAl圓鋼、Cr4W2MOV圓鋼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不能直接持有非金融企業的股權,不過,在接受采訪的多位人士看來,這一輪新的債轉股方案或將在這方面有突破。
市場持續低迷、業績不振甚至巨虧頻發,令上市鋼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成為A股市場上的冷門板塊。不過,隨著鋼鐵行業加速去產能,不少上市鋼企為謀求自救紛紛邁出轉型步伐,啟動非鋼化并購重組,頗有看點的資本“故事”正令其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追逐的熱點。
據統計,近一年以來,至少有15家上市鋼企啟動增發計劃,至少有19家上市鋼企籌謀并購資產,其中涉及不少跨界并購重組交易,同時,查閱這些并購重組方案還可以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注入金融和環保資產正成為許多上市鋼企跨界轉型的熱衷選擇。
上市鋼企轉型偏愛金融、環保業
8月8日剛剛復牌的華菱鋼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今年3月底,華菱鋼鐵停牌籌劃重大事項。近4個月后,該公司公布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募集配套資金等方式,置出原有的鋼鐵主業,并注入大股東華菱鋼鐵集團和實際控制人湖南省國資委旗下優質的金融與節能發電資產,交易金額合計為137.18億元。
交易完成后,華菱鋼鐵將直接或間接持有財富證券100%股權、湖南信托96%股權、吉祥人壽29.19%股權、湘潭節能100%股權、華菱節能100%股權,業務范圍涵蓋金融及發電業務,成為從事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業務及節能發電業務的雙主業綜合性公司。
“這次交易是公司從傳統鋼鐵主業切換到大金融領域的重大戰略升級,在國有資源整合的同時實現了上市公司平臺內裝資源的以優換劣,‘金融+節能環保’的雙輪驅動將為公司業績的長期增長注入活力。”中泰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篤慧表示。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復牌后的華菱鋼鐵上演連續三天漲停,截至上周五,該公司5個交易日累積漲幅達31.6%。
而除了華菱鋼鐵,近一年以來,至少還有*ST韶鋼、重慶鋼鐵等上市鋼企萌生過注入金融資產的計劃,其中*ST韶鋼曾試圖收購大股東寶鋼集團旗下華寶證券、華寶信托等多項金融資產,重慶鋼鐵則籌劃出售鋼鐵業務,收購同屬重慶國資委的渝富集團旗下非上市金融類等盈利能力較強的資產。
對此,有券商人士坦言,經濟下行期,金融資產通常是集團下面盈利能力最好的資產,金融資產注入后能夠迅速改善旗下績差上市公司的業績現狀并拉升股價。
HD鋼圓鋼生產廠家SKS31圓鋼鋼錠生產廠家7CrSiMnMoV圓鋼 12CrMoV圓鋼、9Cr18MoV圓鋼、5CrNiMo圓鋼、9Cr2Mo圓鋼、3Cr2W8V圓鋼、
4Cr9Si2圓鋼、25Cr2MoV圓鋼、25Cr2Ni4MnMoA圓鋼、5CrNiMo圓鋼、5CrMnMo圓鋼、Cr12MoV圓鋼、
H13圓鋼、3Cr2W8V圓鋼、W18Cr4V圓鋼、W6Mo5Cr4V2圓鋼、W9Mo3Cr4V圓鋼、20Mn2圓鋼、 環保類資產同樣是轉型香餑餑。譬如去年7月杭鋼股份啟動的重組案中,注入的資產中就包括紫光環保87.54%股權、再生資源97%股權和再生科技100%股權。而首鋼股份此前獲得注入的首鋼京唐雖然仍是一家鋼廠,但同時也具備循環經濟概念,如公司利用沿海優勢,應用海水淡化技術,日產5萬噸淡水,并年產4200萬噸濃鹽水,同下游制鹽產業形成了產業鏈;遵循“能源梯級利用”原則,實現了“汽-水-電”的大循環,年發電量已達3.4億度。
“鋼鐵上市公司要想轉型,目前來看制造業好像沒有什么盈利特別好的行業。而現在金融資產的注入,對于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非常有幫助。環保產業則是國家提倡的新興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很好!睂Υ,“我的鋼鐵”資訊總監徐向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監管層對“鋼鐵轉金融”態度審慎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雖然近年來先后已有不少上市鋼企計劃注入金融資產,但截至目前為止,還未有真正落地的交易案。
*ST韶鋼已經鎩羽而歸。今年6月,該公司宣布終止金融資產注入,給出的理由是,擬置入金融業務資產規模較大,涉及多個金融行業及相關證券監管政策的要求和限制,加上稅務成本高,在相應的時間內無法完成,決定終止重組。
重慶鋼鐵的最新公告表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工作仍在籌劃中。公司目前正在積極與相關方進一步討論交易方案的可行性,并組織有關方對標的資產范圍進行梳理與深入論證。
華菱鋼鐵則公告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尚需公司董事會再次審議、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報中國證監會核準。本次交易能否獲得上述核準以及最終獲得上述核準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
有分析人士日前指出,當前的政策風向是鼓勵“脫虛向實”,即鼓勵上市公司發展實業,因此監管層對金融類資產并購重組持審慎態度,上市鋼企要想跨界轉型金融業并不容易。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指出,目前華菱鋼鐵“金融+發電”資產捆綁注入的做法更像是一種“闖關”行為,因為監管層并不太鼓勵金融資產單獨借殼上市。這種組合的方式,像是金融資產的曲線借殼上市。
勝利的喜悅中,人們不會忘記,有這樣一家企業,抗戰期間生產的鋼鐵產量占據全國大后方鋼鐵總量的90%;這家鋼鐵企業,在西遷過程中上演了長江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這家遷至重慶的企業,在遭受日軍長達6年多的連續轟炸下,卻不曾停過一天工,持續不斷地向前線供應著制造武器所需的“銀色血液”。
這就是當時位于重慶大渡口區的鋼遷會(現重鋼集團),其前身是中國近代實業家張之洞創建的漢陽鐵廠。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位于中國東北、華北等地的鋼鐵廠相繼落入敵手,海港、碼頭等也被日本人封鎖,進口鋼鐵來源斷絕,國內鋼材和生鐵奇缺。
“1936年中國鋼鐵年產量僅14萬噸,而當時全國的消耗量已達75萬噸,相差約60萬噸,完全依賴進口來彌補!敝劁摷瘓F檔案館館長溫勇耀說,隨著這些進口源頭被日本人封鎖,鋼鐵可以算得上是當時戰爭中最稀缺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