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鋼鐵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而產能分散、產業集中度低,又被普遍認為是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人認為,鋼鐵行業的主要問題,不是產能過剩,而是集中度過低。于是通過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被認為是治理鋼鐵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然而,應該首先研究清楚的是,產業集中度和產能過剩之間到底是何種關系。
鋼鐵產業集中度的中國國情
衡量產業集中度是否合理,并沒有跨行業、跨國度、跨時代的通用尺度和絕對標準。目前斷言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過低的依據,則是以鋼鐵工業發達國家為參照系、以鋼鐵產業高度集中的日本、韓國為樣板。然而今天中國鋼鐵產業所處的國情和條件,與日本、韓國之間,存在諸多不可比擬的重大差異。
1、中國幅員遼闊,跨地區運輸的物流成本不菲。鋼材市場具備區域市場特點,和地理空間有限、不存在鋼材區域市場的日本、韓國無法相提并論。中國鋼鐵產能如果像日本、韓國那樣高度集中,遠離鋼鐵產能所在地的區域,就需要遠距離采購運輸鋼材,倘本地有資源,遠不如就地建廠、就近銷售、產能適度分散,更為經濟。
2、日本、韓國鋼鐵工業所需的鐵礦煤炭資源,幾乎全部依賴海運進口,鄰近港口集中興建超大型鋼鐵企業顯然十分經濟。但中國鋼鐵工業歷史上曾高度依賴國內煤鐵資源,即使在今天,國內資源仍然占有相當比重,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國內鐵礦資源分布較廣,依礦建廠,產能集中度自然無法和臨港建廠的日韓相比。
3、依托國內鐵礦資源興建的鋼鐵企業,大多建在內地,受市場半徑、土地和水資源、環境容量等條件約束,規模和布局受限。規模過大、產能過于集中,非但經濟上不合理,甚至根本無法實現。
4、發達工業國家的鋼材市場,以扁平材為主,適合大型設備生產,產能易于集中。而中國的鋼材產品中,建筑鋼材幾占半壁江山,建筑鋼材更適合中型設備生產、銷售半徑也不太遠,因此工廠規模不宜過大,產能也就無法過于集中。
5、鋼鐵行業的供應鏈長、關聯產業分布廣、資金和勞動力密集,是地方經濟和財政的重要支柱。在現有經濟體制下,布局適度均衡,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合理布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除了少數三線企業因戰備而建外,今天絕大部分鋼鐵產能的布局和集中度,是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自然形成的,存在產業發展的路徑依賴。以今天的眼光評價,雖可能不盡合理,但人為重新集中布局,可能更不經濟可行。
產業集中不是產能過剩主要原因
1、回顧改革開放以來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無論是前期鋼材緊缺、曾經連續三年“三攻5000萬”,還是后來供不應求和產量過剩交替出現,直到今天產量的絕對過剩,鋼鐵工業的布局和集中度,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同樣的產能集中度,鋼鐵產量有時過剩、更多時候是不足,產量是否過剩和產能集中度之間,顯然不存在周期上的對應關系。
2、世界各國鋼鐵工業的產業布局和集中度,不同國度、不同時期、不同經濟制度,皆有高有低、各有千秋。但無論集中度是高是低,都沒有出現像今天中國鋼產量如此嚴重過剩的局面。鋼材嚴重過剩,是中國經濟獨特的產業和市場現象,是三十多年來發展模式的特色產物,值得深入研究和反思。它和產能集中度之Incoloy 925鋼管生產廠家420不銹鋼棒生產廠家為鎢鉬系通用高速鋼的代表鋼號。該鋼具有碳化物細小均勻、韌性高、熱塑性好等優點。 它是含有多種合金元素的高 合金鋼 ,屬萊氏體型鋼種。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熱硬性、高淬透性和足夠的塑性和韌性,并有良好的鑄、鍛、焊和機械加工性能,因而它在 工具鋼 中占有及重要的地位
化學成分%:
碳 C :0.80~0.90(允許偏差:±0.01)
硅 Si:0.20~0.45(允許偏差:±0.05)
錳 Mn:0.15~0.40(允許偏差:+0.04)
硫 S :≤0.030
磷 P :≤0.030
鉻 Cr:3.80~4.40(允許偏差:±0.05)
鎳 Ni:允許殘余含量≤0.30
銅 Cu:允許殘余含量≤0.25
釩 V :1.75~2.20(允許偏差:±0.05)
鉬 Mo:4.50~5.50(允許偏差:尺寸≤6,±0.05;尺寸>6,±0.10)
鎢 W :5.50~6.75(允許偏差:尺寸≤10,±0.10;尺寸>10,±0.20)
注:根據供需雙方協議,V的含量可為1.60~2.20
交貨狀態:鋼材硬度及試樣液回火硬度:交貨硬度HBW小于等于(其他加工方法:262,
熱處理溫度及參考辦法:
退火:255);
預熱溫度:730~840攝氏度;
淬火溫度:(鹽浴爐1210~1230,箱式爐1210~1230);
淬火:油;回火溫度540~560攝氏度;HRC(箱式爐63,鹽浴爐64)。
交貨狀態:
熱軋、鍛制、冷拉鋼棒以退火狀態交貨,熱軋、鍛制鋼棒以退火+其他加工方法(剝皮、輕拉、磨光或拋光等)加工后交貨。
用途:
制作載荷大、形狀復雜、貴重的刀具(如刮刀、齒輪、銑刀、鉆頭、攻牙刀等)
冷鍛模、鍛造工具
切條機、打頭成型模間,也不存在邏輯上的因果關系。
3、前些年鋼鐵產能集中度的確有所下降,但究其原因,是經濟過熱投資過高、過旺的鋼材市場需求,刺激鋼鐵企業紛紛上馬擴張。相對而言,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規模擴張和數量增加,比大企業更容易實現、也能很快完成。中小企業的產能增加,導致了行業集中度的降低。也就是說,產能盲目擴張是因,產能集中度下降是果,不應該因果倒置。
4、筆者三年前曾撰文分析鋼鐵產能過剩的原因:高投資和房地產熱導致鋼材需求畸形過熱,刺激了鋼鐵行業盲目擴張,一旦被透支的市場過熱難以持續,鋼鐵行業遲早要吞下產能過剩的苦果;地方政府對GDP的熱烈追求,推動了鋼鐵企業盲目擴張;國有鋼鐵企業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做大;脫離實際、助長了產能擴張的鋼鐵產業政策。
正確認識鋼鐵產業集中度
1、工業技術的創新、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為企業規模大型化、提高產業集中度,提供了可能。大型化和高集中度,可以更經濟地配置資源,是工業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企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又受到市場、技術、資源、管理能力等諸多條件制約,并非越大越集中效果就越好。產業集中度,還要和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產業發展的歷史沿革和員工心理、企業文化等相匹配,才能真正做到合理有效。
2、產業集中有不同層次,提高集中度要分清層次,才能有的放矢。產能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工廠層次。主要生產設備和過程集中在同一廠區內,大型化設備具備更好的技術經濟指標,生產線的集約降低了配套和物流成本,高產能攤薄了單位產能人工成本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的成本,從而實現顯著的規模效益。
產能集中更普遍的形式,是企業集團層次。產能集中于同一企業集團,但工廠和下屬企業異地分布,跨國鋼鐵巨頭阿塞洛-米塔爾即為典型。工廠化集中所特有的規模效益,對企業集團層次的產能集中而言,大部分不復存在。集團層次集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投資并購、市場控制、協同效應、資金運用、抗風險能力、技術和管理資源共享等方面。國內鋼鐵企業此前提高集中度的努力,也大多在這一層次推進,迄今為止效果尚不明顯。
產能集中的最高層次,是將產能集中于同一資本旗下、歸一個老板所有。計劃經濟時代產權單一,在所有者層次上,產業集中度最高,效率卻最低。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鋼鐵央企,還是隸屬于同一國資委的地方鋼鐵國企,本應發揮資本層次產能集中的優勢,在資源共享、產業規劃布局、避免市場惡性競爭等方面,大有作為。遺憾的是,上述資本層次產能集中的潛在優勢,似乎迄今并未得到發揮,值得各級出資人代表深刻反思。
在上述不同層次的產能集中模式之間,有時并沒有絕對清晰的界限,存在若干混合或過渡形態。但無論哪種層次,都不應為集中而集中,而應當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切實可行的集中層次,才能有的放矢、實現提高集中度所預期的優勢和效益。
Incoloy 925鋼管生產廠家1215易切削圓鋼生產廠家無錫市夢源達特鋼有限公司是集加工經營于一體的圓鋼大型企業,常年銷售成都鋼鐵集團、冶鋼集團、包頭鋼廠、寶鋼集團、鞍鋼集團、天津大無縫、西寧特鋼廠、無錫鋼廠、衡陽鋼廠等各大鋼廠生產的各種鋼管及圓鋼,F已形成常年庫存周轉量8500噸以上,800余種規格。年銷量售額過億元。所售產品均執行國家標準,適用于工程、煤礦、紡織、電力、鍋爐、機械、軍工等各個領域。公司以良好的信譽、優質的產品、雄厚的實力、低廉的價格享譽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產品深得用戶依賴。 3、集中度之于行業,正如體重之于健康、GDP之于經濟,只是反映其特定時期某一方面的指標,既沒有通用、唯一的標準,更不應成為行業發展刻意追求的目標。除了“大煉鋼鐵”和“準備打仗”時期的孑遺外,中國鋼鐵工業的絕大部分產能,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大發展中建成的,在布局和集中度的形成中,市場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是大體合理和經濟的。當然,在后鋼鐵產能過剩時代,鋼鐵工業必須調整結構、改善布局,但這同樣必須由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讓企業起主體作用,在結構優化過程中實現集中度的調整。集中度的改善,是產業結構優化的結果而非起點。無視市場規律,脫離企業實際,盲目向國外看齊,通過行政干預簡單地把提高集中度當作結構優化的目標,是對行業結構優化的本末倒置。
提高產業集中度非治本之道
1、鋼鐵產業的結構調整,應該以去產量為目標、而不是通常說的去產能。在后工業化國家,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是產業常態,并不必然導致市場供求長期嚴重失衡。歐洲的鋼鐵企業,產能利用率普遍不高,也可以說是產能普遍過剩,但并沒有出現鋼材產量的嚴重過剩。產能過剩,只是產量過剩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原因,鋼材市場失衡的供給側治理,其真實目標,應該是過剩產量、而非過剩產能。
2、抑制產量過剩、實現供求平衡的常規途徑是企業減產,并不一定是去除產能和關停企業,后者只是抑制過剩產量的極端形式和最終結果,而非去產量的起點和惟一途徑。鋼鐵工業當前之所以需要大規模去產能,是供給側的企業局部喪失了市場主體的功能,對鋼材市場嚴重供大于求的信號,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合理有序的削減產量。去產量的治本之策,在于通過供給側的改革,使企業回歸市場主體的行為理性,而不是簡單去除原本是結果而非原因的產能。否則產能即使一度被去除,一有機會勢必又將卷土重來。
3、提高產能集中度有三種可能途徑,一是產能位居前列的企業通過建設擴大產能,目前已無多少空間;二是關停位于行業長尾的中小企業或產能,難度很大代價不;三是兼并重組,表面看起來似乎最為便捷、容易見效,從而成為首選。實踐證明,通過兼并重組提高了集中度的鋼鐵企業,在上一輪鋼鐵熱中,同樣沒有控制住產能產量的擴張。
4、深化企業改革、轉變企業經營和投資機制,才是實現鋼鐵產業健康發展的唯一途徑。鋼鐵行業的治本之道,并非去產能、甚至也不是去產量,而是改革導致產量產能惡性過剩的機制。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合并不等于改革;做大更未必是做強;一些本可暴露、并通過改革克服的弊病,反而可能因兼并被暫時掩蓋。特別是一些本應破產退出市場的企業,在產能集中的旗號下,其產能并入其他企業得以繼續生存,破壞了淘汰產能的市場退出機制。這樣的產能集中度提高,與去產能去產量的初衷之間,無異于南轅北轍。
鋼材期貨一度沖高,鋼坯噸價累計漲幅達百元,這些都成為國內鋼價漲幅擴大的“推漲”因素。鐵礦石市場雖有起伏,不過總體是一個震蕩的態勢。
據國內知名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提供的最新市場報告,最近一周,國內現貨鋼價綜合指數報收于97.52點,一周上漲1.93%。目前,黑色系期貨品種的價格沖高后震蕩盤整運行,鋼坯噸價累計上漲100元,達到2280元的價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鋼材現貨市場價格整體是震蕩上漲,漲幅較之前有所擴大。雖然鋼價上漲后,市場成交萎縮,但7月下旬國內的粗鋼日均產量和重點鋼企庫存量均出現了下降,加之寶鋼、沙鋼等大鋼廠最新的出廠價開出了“漲盤”,鋼材市場“做多”熱情猶存,價格在盤整中偏強運行。
據分析,在建筑鋼市場上,價格的漲幅在擴大。上海、合肥、京津冀等地噸價一周上漲10元至90元,只有濟南、廣州等個別地方價格略有下跌。在京津冀,市場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受到期貨和鋼坯價格走強的影響,但在一周當中價格也時有回落,整體成交一般。在市場部分缺貨以及鋼廠“挺價”的情況下,價格的走勢還是能夠保持相對偏強的狀態。
在板材市場上,價格上漲。熱軋板卷價格上漲明顯,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噸價一周上漲20元至120元。有一個現象較為普遍:價格上漲后,成交量并不理想,有些地區甚至是“有價無市”。不過,好在市場庫存不高,對市場尚有一定支撐力。中厚板價格繼續上漲,上海、濟南、廣州等地噸價一周上漲20元至100元。在一些地區,價格上行后,市場的整體成交情況有轉好的跡象,貿易商心態普遍看漲,市場悲觀情緒降低,市場的整體庫存水平也不大,這樣的狀態應該說已是相當理想了。
Incoloy 925鋼管生產廠家DIN W.Nr.2.4663A鋼板生產廠家市場上通常所見的鋁原料主要是固態鋁,即重熔用鋁錠,包括原生鋁錠和再生鋁錠。原生鋁錠的化學成分符合各國標準備要求,化學成分穩定,其純度也比較高。再生鋁由于其生產原料是回收和廢舊鋁,除了很少部分經電解精煉處理之外,一般來說雜質含量及其種類似比較多,實際上通常稱原生鋁錠為重熔用鋁錠。再生鋁習慣上稱為雜鋁。原生鋁錠通常分為高純鋁和工業純鋁兩個等級。高純鋁即重熔用精鋁錠;工業純鋁即得熔用鋁錠。 鐵礦石市場總體還是一個震蕩走勢。據機構的最新報告,在國產礦市場上,河北地區鐵精粉價格繼續上漲。相對于進口礦,近期國產鐵精粉價格優勢逐漸顯現,鋼廠采購積極性增加,市場資源較為緊缺,市場成交好轉。進口礦價則是先漲后跌,截至11日,相關62%品位鐵礦石指數報收于每噸59.95美元,一周下跌1.7美元。7月份,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加230萬噸,為僅低于2015年12月的歷史次高水平。隨著全球鐵礦石價格此前一段時間有所上漲,計劃減產的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石生產商近期的“口風”有所改變,紛紛上調了產量預期。估計進口鐵礦石價格仍將圍繞每噸60美元的價位進行整理。
相關機構分析認為,7月份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環比大幅下降,固定資產及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行,印證當前國內鋼市處于“供需雙弱”的局面,鋼價上漲更多是受“去產能”和穩增長的政策預期所推動。短期內,國內鋼價將轉入震蕩整理的軌道中運行。
鋼材期貨一度沖高,鋼坯噸價累計漲幅達百元,這些都成為國內鋼價漲幅擴大的“推漲”因素。鐵礦石市場雖有起伏,不過總體是一個震蕩的態勢。
據國內知名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提供的最新市場報告,最近一周,國內現貨鋼價綜合指數報收于97.52點,一周上漲1.93%。目前,黑色系期貨品種的價格沖高后震蕩盤整運行,鋼坯噸價累計上漲100元,達到2280元的價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鋼材現貨市場價格整體是震蕩上漲,漲幅較之前有所擴大。雖然鋼價上漲后,市場成交萎縮,但7月下旬國內的粗鋼日均產量和重點鋼企庫存量均出現了下降,加之寶鋼、沙鋼等大鋼廠最新的出廠價開出了“漲盤”,鋼材市場“做多”熱情猶存,價格在盤整中偏強運行。
據分析,在建筑鋼市場上,價格的漲幅在擴大。上海、合肥、京津冀等地噸價一周上漲10元至90元,只有濟南、廣州等個別地方價格略有下跌。在京津冀,市場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受到期貨和鋼坯價格走強的影響,但在一周當中價格也時有回落,整體成交一般。在市場部分缺貨以及鋼廠“挺價”的情況下,價格的走勢還是能夠保持相對偏強的狀態。
在板材市場上,價格上漲。熱軋板卷價格上漲明顯,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噸價一周上漲20元至120元。有一個現象較為普遍:價格上漲后,成交量并不理想,有些地區甚至是“有價無市”。不過,好在市場庫存不高,對市場尚有一定支撐力。中厚板價格繼續上漲,上海、濟南、廣州等地噸價一周上漲20元至100元。在一些地區,價格上行后,市場的整體成交情況有轉好的跡象,貿易商心態普遍看漲,市場悲觀情緒降低,市場的整體庫存水平也不大,這樣的狀態應該說已是相當理想了。
鐵礦石市場總體還是一個震蕩走勢。據機構的最新報告,在國產礦市場上,河北地區鐵精粉價格繼續上漲。相對于進口礦,近期國產鐵精粉價格優勢逐漸顯現,鋼廠采購積極性增加,市場資源較為緊缺,市場成交好轉。進口礦價則是先漲后跌,截至11日,相關62%品位鐵礦石指數報收于每噸59.95美元,一周下跌1.7美元。7月份,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加230萬噸,為僅低于2015年12月的歷史次高水平。隨著全球鐵礦石價格此前一段時間有所上漲,計劃減產的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石生產商近期的“口風”有所改變,紛紛上調了產量預期。估計進口鐵礦石價格仍將圍繞每噸60美元的價位進行整理。
相關機構分析認為,7月份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環比大幅下降,固定資產及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行,印證當前國內鋼市處于“供需雙弱”的局面,鋼價上漲更多是受“去產能”和穩增長的政策預期所推動。短期內,國內鋼價將轉入震蕩整理的軌道中運行。
編
隨著生產線關鍵設備被貼上封條,中冶京誠(湘潭)重工設備有限公司(簡稱“中冶湘重”)50噸電爐關停封存。這標志著湖南2016年鋼鐵去產能任務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