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臂式垃圾車最近幾年在環衛垃圾收運方面可謂是出盡風頭。因為其駕乘舒適,裝卸方便,投入少維護費用低,垃圾箱容積大,深受廣大環衛工作者的青睞。但是最近卻有新聞爆出三亞要淘汰掉勾臂式垃圾車,轉而再次啟用傳統的垃圾桶+后裝壓縮式垃圾車的清運方式。新聞報道具體內容如下:
街上沒有垃圾箱、垃圾桶后,怎么收集垃圾?有“無容器”垃圾收運新方式!據了解,目前,三亞著手籌劃“無容器”垃圾收運方式,市區解放路、鳳凰路、三亞灣路等8條主街道放置的垃圾收集鉤臂箱將移入隱蔽位置或周邊小區內使用。若沒有位置放置垃圾收集鉤臂箱的小區,采用“以桶換箱”的方式,合理設置適宜的移動式塑料垃圾桶,并配套無縫對接后裝吊桶垃圾壓縮車進行收運。
三亞市天涯環衛所所長馮本超介紹,現有的垃圾收運方式不僅影響城市景觀,而且由于收集設備密封性差,垃圾裸露在外,味道難聞,收集時產生惡臭、噪聲影響周邊居住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是“雙城”、“雙修”的一大不協調因素。整治后,原設置的138個垃圾收集點,177個鉤臂箱、140輛手推車將從街道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3種新的收運方式。
據了解,新的清運方式施行后,將采用垃圾上門收集服務做法,由環衛部門安排專人,一方面使用三輪電動垃圾收集車定時上門收集沿街鋪面垃圾,增加上門收集次數。另一方面,采用8噸或3噸的壓縮車進小區收運作業。為此,三亞市將投入1000多萬元,新增3000個各種垃圾塑料桶、22輛后裝吊桶垃圾壓縮車和一批三輪電動垃圾收集車等環衛新設備。
此外,分布在鳳凰路、迎賓路、三亞灣路、解放路等8條主干道兩側的19座占用人行道的公廁將作遷移或拆除處理。同時,采取政府補貼方式鼓勵附近沿街的大型商場、賓館、酒店、醫院等單位公廁免費對外開放。
作為垃圾車廠家,也不光是生產勾臂式垃圾車,后裝壓縮式垃圾車、側裝壓縮式垃圾車都是我們的生產范圍。按說本來不需要去管用戶喜歡用什么類型的車。但是以上的新聞報道讓我覺得這個決策并不嚴謹。
馮所長認為勾臂式垃圾車的收運方式影響城市美觀,設備密封性能差垃圾裸露在外,味道難聞,收集時產生惡臭、噪聲影響周邊居住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我覺得這不是勾臂式垃圾車的問題,而是維護保養的問題。勾臂式垃圾車的小型垃圾箱相對垃圾桶來說容積大10倍,開門方式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計成自動閉合式的,防止垃圾露天氣味污染。密封性方面可以根據需要加裝下污水箱。美觀方面現在已經有部分旅游城市推行垃圾箱上彩繪,或者貼和環境相似的3D貼紙來和環境相融合。哪怕只是簡單的噴涂,只要顏色搭配得當,也可以顯眼的讓游人找到垃圾箱位置,并不和環境沖突。
垃圾收運時候的噪聲是難免的,但是后裝壓縮式垃圾車的噪音更大。對于勾臂式垃圾車來說,目前主要是汽油動力的小型勾臂式垃圾車在市內使用,噪音比柴油車要小。而且早已經有純電動的新能源純電動勾臂式垃圾車量產銷售,其他鉛酸電池驅動的電動車更是不計其數。這方面對比來看。更換成后裝壓縮式垃圾車和垃圾桶相結合的方式收運垃圾無疑是一種倒退。
至于垃圾上門收運,已經是一個發展的趨勢:每天只在特定時間段上門收運,居民區只設立少量的垃圾桶垃圾箱供路人隨手丟棄垃圾,居民垃圾自行在家收撿分類包裝好,指定時間段垃圾車上門統一收運。但這一收運方式卻和用什么類型的垃圾車無關。我不僅要問,整治后,原設置的138個垃圾收集點,177個鉤臂箱、140輛手推車將從街道上消失。消失后去哪里了?這所謂的“新的收運方式”其實已經是大多數城市采用過多年的收運方式。新投入的1000多萬元,新增3000個各種垃圾塑料桶、22輛后裝吊桶垃圾壓縮車和一批三輪電動垃圾收集車等環衛新設備,可能更大的作用只是擴大內需吧。
城市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垃圾清運設備及清運方式。但是這個過程中也不能拍腦袋就想出來了。而是要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盡可能的少投入,更高效的處理垃圾問題。因為環境問題本身是個投入非常大的行業,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要持續投入,深入改變處理垃圾的方式和習慣,才能逐步改善環境。
【垃圾車廠家】:廈工楚勝(湖北)專用汽車制造公司
【網址】:http://www.ixgcs.com
【電話QQ&V信】:白經理 177-072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