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決策層印發《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在2016-2018年期間,國家將重點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303項,累計投資約4.7萬億元。這表明,在十三五期間,為了保障國內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主基調,鐵公基等基礎建設投資將在后續的穩增長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作為消耗鋼材資源的主陣地,繼續大力投入鐵公基基建投資,將繼續保障國內鋼材需求消費的平穩調整過度,不會出現跳崖式下降的情況。此前有機構測算,4.7萬億基建投資落實到位,預計將產生超過2億噸的鋼材需求,從2016年開始,平均每年約產生8000萬噸建筑鋼材消費需求,與之配套的工程機械設備、附屬消費鋼材品類等所需的板管型材需求亦將帶動釋放。
產能方面:今年“兩會”時,來自鋼鐵企業的全國政協委員、武鋼科技創新部副部長袁偉霞表示:“去產能對鋼鐵行業來說是非常痛苦,但這又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然,只有去產能,才能讓鋼鐵企業走出困境?渴袌龅牧α咳ギa能,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當一些企業出現虧損時,地方政府出于當地就業、稅收的考慮,可能會給予財政政策補貼。“政府可以分析企業的優劣勢,可以建議企業該如何兼并或重組,但不能越俎代庖強迫企業怎么做,決策主導權應在企業。”從以上袁偉霞副部長的闡述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目前國內鋼鐵產去產能依舊是個嚴峻的問題,過程也較漫長,故在產能未明顯下降情況下,國內鋼市要想整體回暖還是較長一段時間。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目前國內無論是政策面,還是需求面對鋼鐵業來說著實是利好,但是這利好消息是需要鋼鐵業用“年”來做單位去消化的,故小編認為短期鋼市部分品種或會迎利好消息小漲,但幅度和上漲時間不會較大和太長,故建議商家在有利潤情況下,見好就收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