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潛龍二號”載譽歸來 中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發布者:EKS009  發布時間:2016-05-14 17:25:51

                轉發:

                中新網沈陽5月14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14日舉行公眾開放日活動,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劉健表示,代表中國水下機器人最高水平的“潛龍二號”載譽歸來,實現重大科考突破。

                  “潛龍二號”全稱為“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其總體目標是通過一套4500米級水下機器人系統平臺,涵蓋熱液異常探測、微地形地貌測量、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測等技術,用于多金屬硫化物等深海礦產資源勘探。

                  據“潛龍二號”總設計師劉健介紹,在歷經三個多月的印度洋海底探險中,“潛龍二號”表現出穩定的航行能力和避碰控制性能。其中,單次下潛最大探測時間逾32小時,最大航行深度超過3200米。4個連續長航程的成功探測創下了中國深海自主水下機器人之最。填補了中國深海硫化物熱液區自主探測技術裝備的空白,順利通過各項驗收。

                  記者看到,“潛龍二號”長3.5米,重1.5噸,通體鮮黃色,頭尾各有兩個紅色“魚鰭”型推進器,外形好像一條黃胖魚。

                  1986年,中國研制出首臺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從2010年開始,中國水下機器人發展迅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7000米級海試中打破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接著無人系列的“潛龍一號”和“潛龍二號”也先后面世,未來目標將征服馬里亞納海溝。

                  通過幾代水下機器人的探測,中國已在太平洋申請了15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結核礦區,在西南印度洋申請了1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為了解深海資源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日,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系統內的金屬研究所、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等單位也就各自特點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向社會展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