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高層正在尋找最有效的能源發展方式,以便讓經濟的發展更有持續性。
這是在2016年3月22日,博鰲亞洲論壇中來自落基山研究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Amory lovins透露。
Amory lovins表示,由能源研究所領導的中美聯合團隊兩年的科學研究成果《重塑能源:中國》,由來自全球的50多位能源專家組成。能源研究所與相關國際合作伙伴落基山研究所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中國能源小組,以及能源基金會(中國)共同完成。該項目旨在通過嚴謹的技術和經濟分析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使得中國能在通往2050的道路上,以實現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占比最大化為目標來實現經濟增長。這一研究項目已經完成,將于年內發布。
在羅馬俱樂部主席魏伯樂認為世界都在尋求新的能源方式,F在能源效率有其他可替代方式提高的。并且許多對能源需求的聲音,從物理來講是錯誤的。
1972年羅馬俱樂部成名是一本書,現在我們也正在做一個報告,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生物發展的限制原因,氣候、生物多樣性、礦產等原因。第二部分當今的一個思維,現在很難保證高增長的同時限制能源的消耗。所以就會討論過去的經濟學家提出的錯的觀點。比如大家對達爾文的認知是物競天擇的談論。
第三部分是加油。大約有多新進專家教授的觀點,專門講到中國現在以及中國的未來。
Amory lovins認為中國是一個主要的能源消耗國,中國要改變發展方式,現在中國每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5%。盡管已經取得成就,但是還需要作出努力。還能做的更多。
比如美國帝國大廈,2013年完成能效改造項目后,實現了近40%的降耗。這是美國改造規模最大的單體建筑能效提升項目。相當于一個新的辦公室還沒裝制冷或者制熱的能耗。這不是僅僅通過高新技術,而是通過整體優化的設計思路來實現的。
我們的研究發現到2050年,中國的經濟可能要比2010年大600%,但是它使用的能源卻是跟今天所使用的能源的量基本持平。到2050年的時候,五分之三的中國能源的使用可以來自于非化石能源。與此同時,它可以帶來這樣的轉變,那就是空氣污染可能會減少90%-95%,基于這樣的能源結構轉變。
(文章源自: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