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生物質燃料在燃燒過程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生物質燃料的密度小,結構比較松散,揮發分含量高。在150℃時,熱分解開始,350℃時揮發分能析出80寫。達到著火溫度時,開始燃燒,揮發分的燃燒主要在爐膛的稀相區進行。由于揮發分析出時間比較短,此時若空氣供應不當,揮發分不能燃燼而排出,排煙為黑色,嚴重時為濃黃色煙。所以在設計生物質燃燒設備時,燃燒室必須有足夠的容積,以便有一定的燃燒空間和燃燒時間。(2)根據圖2. 31所示幾種生物質的差熱曲線可以發現:生物質燃料在著火以前,為吸熱反應,吸收的熱量稱為預燃熱,它包括水分的蒸發潛熱、低溫餾分物質熱分解及其產物加熱到達著火溫度所需要的熱量;到著火溫度以后,先后進行了氣相和固相燃燒,為放熱反應。(3)存在兩個放熱峰值,兩個反應速率峰值。燃料的揮發分物質主要是纖維素的熱分解產物,燃燒形成第一個放熱峰,由于熱值比較低,形成的放熱峰面積較小;焦炭的燃燒形成第二個放熱峰,由于熱值比較高,形成的放熱峰面積比較大。在280 ^} 5000C ,纖維素快速熱解,出現第一個反應速率的峰值,當燃料中的木質素已全部碳化,表面生成炙熱的火焰,燃燒反應速率加快,并出現第二次反應速率峰值。(4)生物質燃料中的揮發分物質,其熱分解燃燒速率大于碳化物質的固相燃燒速率。
實驗表明,燃燒特性指數R受升溫速率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升溫速率越大,揮發分的析出越快,平均燃燒速率越大,燃燒特性指數越大,燃燒特性越好。由表看出,三種試樣的燃燒特性指數隨升溫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即升溫速率的提高有助于生物質燃燒。生物質燃燒是一種復雜的物理化學現象,燃燒速率由化學反應和氣流擴散所決定,受燃料的種類、顆粒大小、含水量、燃燒溫度、燃燒時供風量及發熱量等因素的影響。
崇文區木材顆粒燃料15165383280國際品牌
廠家直接供貨,大量現貨,物優價廉,免費提供樣品,產品齊全,型號全面,長期的生產和供貨經驗幫助我們很好的把握市場.應為專業,所以成功~~
詳細說明:24小時服務熱線:15165383280 QQ:656170232 聯系人:王經理
廠家誠信經營,全國城鄉均可送貨上門,
選擇本廠三大理由:節能省錢、環保達標、價格低產量大!
1、節能省錢30%-120%:
根據客戶使用不同的燃料到2040年用生物顆粒新能源替代后可節能約30%-120%;
2、解決環保問題當爐膛內溫度達到其揮發分的析出溫度時:
可實現溫室我們對其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氣體CO2“零”排放;
低SO2排放;
粉塵排放達標;減少NOx的生成
3、價格最低產量
。
纖維素大分子的平均直徑約0. 0006 }m,長1一5 hem。纖維束的直徑為o. oos一0. 025 }cm,長為9 },m以上。木質纖維素原料成熟纖維的長度一般為0. 4^-1. 7~,寬度為5. 0^-19 pxn,長寬比為40120(亞麻除外)。表2.2給出了部分原料的纖維形態,從表21中可以看出,桔稈類纖維的長度都明顯地比亞麻纖維短(黃忠乾和龍章宗,1992)0不同原料部位(韌皮部與木質部)的纖維形態也不一樣(表2. 3)種秸稈的韌皮纖維均比各自的木質部纖維長。對比4種桔稈的木質部纖維可發現:煙稈木質部纖維最長,其次是棉稈,辣椒稈的最短;纖維長寬比是纖維長度平均值與纖維寬度平均值之比,長寬比大,纖維之間的結合能力好,棉稈木質部纖維的長寬比最大,平均為51. 80,其次是辣椒稈,豆稈的最小;細胞壁薄而腔大的纖維,有柔軟性,外力作用時易潰陷、變形、壓扁、增大纖維的表面積,在熱壓時有助于纖維之間的結合,4種秸稈木質部纖維的壁腔比,豆稈最大,平均為0. 62,其次是棉稈,煙稈的最小。與木材相比,4種秸稈纖維形態的各項指標與部分闊葉材接近,低于部分針葉材。
生物質物料硬度過高,將對成型設備形成較為嚴重的磨損。通常生物質秸稈的硬度較低,對成型設備的磨損較為輕微,但生物質秸稈內含有Si, Ca, Cr等元素,以及秸稈收過程中帶入許多泥沙(SiOZ),使物料硬度顯著增加,都加劇了成型設備的磨損(張百良等,2008)a
整體式環模磨損后需要整體更換,不僅增加維修成本,還會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因此環模材料的選用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整體式顆粒環模成型機多數是沿用顆粒飼料成型機的設計,選用4Cr13不銹鋼和42CrMo4合金結構鋼作為環模的材料。4Cr13不銹鋼的剛度和韌性都較好,采用整體淬火熱處理后,其硬度大于HRC50,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使用壽命較長。42CrMo4合金結構鋼的機械強度高,淬透性高,韌性好,淬火時變形小,高溫時有較高的蠕變強度和持久強度。
風電和光伏發展的經驗教訓?雌饋盹L電、光伏是高科技,聽起來很有概念,結果是國內加工生產的綠色產品出口到國外,保護了外國的生態環境,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大量污染卻留在了國內,而美國機器制造商通過銷售生產設備將低碳美元回流到美國。在風電和光伏產品的加工過程中,中國部分充當了“加工基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