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緯直流電源直流操作電源的歷史與發展發電廠和變電站中,為控制、信號、保護和自動裝置(統稱為控制負荷),以及斷路器電磁合閘、直流電動機、交流不停電電源、事故照明(統稱為動力負荷)等供電的直流電源系統,通稱為直流操作電源。 直流操作電源的歷史根據構成方式的不同,在發電廠和變電站中應用的有以下幾種直流操作電源: 電容儲能式直流操作電源:是一種用交流廠(站)用電源經隔離整流后,取得直流電為控制負荷供電的電源系統。正常運行時,它給與保護電源并接的足夠大容量的電容器組充電,使其處于荷電狀態;當電站發生事故時,電容器組繼續向繼電保護裝置和斷路器跳閘回路供電,保證繼電保護裝置可靠動作,斷路器可靠跳閘。這是一種簡易的直流操作電源,一般只是在規模小、不很重要的電站使用。 復式整流式直流操作電源是一種用交流廠(站)用電源、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經整流后,取得直流電為控制負荷供電的電源系統,在其設計上,要在各種故障情況下都能保證繼電保護裝置可靠動作、斷路器可靠跳閘。這也是一種簡易的直流操作電源,一般只是在規模小、不很重要的電站使用。 蓄電池組直流操作電源:由蓄電池組和充電裝置構成。正常運行時,由充電裝置為控制負荷供電,同時給蓄電池組充電,使其處于滿容量荷電狀態;當電站發生事故時,由蓄電池組繼續向直流控制和動力負荷供電。這是一種在各種正常和事故情況下都能保證可靠供電的電源系統,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的發電廠和變電站中以上電容儲能式和復式整流式直流操作電源系統,在六、七十年代有較多的應用,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小型鎘鎳堿性蓄電池和閥控式鉛酸蓄電池的應用,這種操作電源在發電廠和變電站中已不再采用。而蓄電池組直流操作電源系統,其應用歷史悠久,且極為廣泛,F代意義上的直流操作電源系統就是這種由蓄電池組和充電裝置構成的直流不停電電源系統,通常簡稱為直流操作電源系統或直流系統。 直流操作電源的設計技術發展 隨著歐美設計技術的引進,以及發電廠和變電站建設規模的不斷增大,在直流操作電源系統的設計上,又開始普遍采用單母線接線和不帶端電池的蓄電池組,對于控制負荷則推行采用110V電壓,而動力負荷則采用220V電壓。這一期間設計的主導思想,則是以適當加大蓄電池的容量,允許電壓有較大的波動范圍為代價,達到簡化接線、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七十年代以后,單元制發電廠隨著機組容量的增大而普及。在單元制發電廠中,直流操作電源系統按單元配置。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一般是一個單元配置一套由一組蓄電池組構成的控制、動力混合供電的220V操作電源。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對于300~600MW大機組電廠,則每一單元配置兩套直流操作電源:一套220V由一組蓄電池組構成,專供動力負荷;另一套110V由兩組蓄電池組構成,專供控制負荷。同時,在一些輔助車間,如水泵房、輸煤控制樓等處,開始應用由小容量的蓄電池組構成的操作電源系統。 直流操作電源的設備技術發展5在直流操作電源系統中,主要的設備有蓄電池組、充電裝置、絕緣監測裝置以及控制保護等設備。隨著制造技術的發展,幾十年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蓄電池組型式,在七十年代以前發電廠和變電站中應用的都是開啟式鉛酸蓄電池,使用的容量逐漸增加,單組額定容量達到了1400~1600Ah。七十年代以后,開始應用半封閉的固定防酸式鉛酸蓄電池,并逐步得到普遍采用。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鎘鎳堿性蓄電池以其放電倍率高、耐過充和過放的優點,開始在變電站中得到應用,但由于價格較高,一般使用的都是額定容量在100Ah以內的,限制了其應用的范圍。九十年代發展起來的閥控式鉛酸蓄電池,以其全密封、少維護、不污染環境、可靠性較高、安裝方便等一系列的優點,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等到普遍的采用;仡櫺铍姵氐淖兓芍,蓄電池在向維護工作量小、無污染、安裝方便、可靠性提高的方向發展。雖然提高蓄電池的壽命是一重要課題,但在提高壽命方面國內的技術進展不大 明緯直流電源為臺灣交換式[B]電源供應器的領導品牌[/B]制造商之一,據權威數據統計臺灣明緯MW電源在工控行業多年處于領導地位。我們的產品線包含交流,直流交換式電源供應器(AC-DC)、直流,直流轉換器(DC-DC)、[B]直流[/B],交流變流器與電池充電器(D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