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挑選的定標星樣本統計分析發現LAMOST光譜儀響應穩定性大于90%,這些光譜儀平均響應曲線為LAMOST光譜提供了一種新的流量定標方法,與SDSS同源光譜對比發現,利用該方法定標的光譜,誤差小于10% 。
近日,國家天文臺LAMOST數據處理部杜冰、羅阿理、孔嘯等人利用LAMOST的海量觀測數據,對LAMOST光譜儀響應的穩定性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對挑選的定標星樣本統計分析發現LAMOST光譜儀響應穩定性大于90%,這些光譜儀平均響應曲線為LAMOST光譜提供了一種新的流量定標方法,與SDSS同源光譜對比發現,利用該方法定標的光譜,誤差小于10% 。這項工作已經發表在國際著名天文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ApJS)上。
此項工作中,杜冰等人選擇了暗月夜高銀緯天區(銀緯大于60o)觀測、恒星參數被 LASP(LAMOST恒星大氣物理參數測量pipeline)精確測量的目標星來研究LAMOST光譜儀響應的穩定性,共計從LAMOST DR2數據集中選擇了37,931次高質量的曝光光譜,平均每根光纖至少有7次曝光光譜。通過對每臺光譜儀響應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LAMOST儀器響應穩定性大于90%。通過與LAMOST 2D pipeline獲得的光譜儀響應曲線對比分析,這個平均響應曲線可以被應用于LAMOST光譜的流量定標處理。從而為LAMOST光譜數據的流量定標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作者利用該平均響應曲線對LAMOST之前的光譜數據進行流量定標處理,將處理后的光譜與SDSS同源光譜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該方法的流量定標誤差在10%以內,并且在原有數據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部分數據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因此,該項技術方法將被推廣應用到后續LAMOST的光譜數據處理中,為用戶的科學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