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石墨烯將是電池的未來形態,它作為一種單層碳原子構成的六角形蜂巢晶格平面材質,具有超薄體積、超高柔韌性、優良的導熱性能和電子遷移率,相比鋰離子也更穩定。
而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說,石墨烯可以讓手機等設備更輕薄、甚至更輕易柔性化;也可以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充滿電,從根本上解決電子設備續航力的問題,對各個行業的影響也將是巨大的。
然而,石墨烯電池至今沒有大規模量產,這是為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制造工藝導致成本較高。因為石墨烯需要從石墨中剝離出來,對于大部分電池生產廠商來說還不具備這種技術,如果要全面升級生產線,代價也是巨大的。
不過,科技廠商們目前都在積極尋求最佳的石墨烯電池量產方案,近日一個初創廠商GO Leaf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新的方法。
這就是目前GO Leaf團隊展示的石墨烯電池原型,可以看到電池的確可以工作,連接正負極之后即可為LED燈供電。另外,電池完全不需要太陽能供電,而是可以實現24/7的自發電。
GO Leaf團隊表示,他們已經掌握了先進的碳原子剝離方法,但并未在頁面具體說明。顯然,幾塊可以驅動LED燈的原型電池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而GO Leaf在眾籌網站上的集資目的也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研發資金,并沒有實際的電池產品提供給消費者,這不免令人有些擔心。
當然,從主觀意識上,我們希望不論是初創團隊還是大科技公司,都能加速石墨烯電池的研發,尤其是柔性LCD屏幕可能在今年出現在更多數碼設備上,石墨烯可能成為關鍵的組成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