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科院網站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大連光源”,于1月15日發出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脈沖,單個皮秒激光脈沖可產生140萬億個光子,成為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光源。
“大連光源”的建成是中科院乃至我國的又一項具有極高顯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是我國大科學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裝置中90%的儀器設備均由我國自主研發,標志著我國在這一領域占據了世界領先地位,為我國未來發展更新一代高重復頻率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連光源”裝置
自由電子激光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新一代先進光源,也是當今世界先進國家競相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學研究、先進技術、國防科技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先進自由電子激光的發展在前沿科學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十年來,自由電子激光技術的發展和突破為探索未知物質世界、發現新科學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連光源”裝置
已建成的“大連光源”是我國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激光科學研究用戶裝置,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運行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也是世界上最亮的極紫外光源。光源的每一個激光脈沖可產生超過100萬億個光子,波長可在極紫外區域完全連續可調,具有完全的相干性;該激光可工作在飛秒或皮秒脈沖模式,可使用自放大自發輻射(SASE)或高增益諧波放大(HGHG)模式運行。這一先進光源在化學、能源、物理、生物、環境等重要研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國率先建成這一先進光源對于推動我國乃至世界在這些領域的研究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此外,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也為我國未來發展X波段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連光源”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的資助,于2012年初正式啟動,2014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兩年的時間里完成基建工程以及主體光源裝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調試成功產生世界上單脈沖最亮的極紫外激光,創造了我國同類大型科學裝置建設的新紀錄。這一項目也開創了我國科研專家與大科學裝置研制專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對未來加快推動大科學裝置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