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檢驗檢疫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廈門口岸共進口輪胎102批,累計金額為259.6萬美元,與2015年相比,分別大幅下滑24.4%和43.5%。
據了解,廈門口岸進口的輪胎,主要是機動小客車用輪胎、其他客車及貨車用輪胎,這幾種產品占當地輪胎進口總貨值的60%以上。
這些進口輪胎,主要來自于中國臺灣、泰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及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16年,廈門口岸進口輪胎較上年出現大幅減少,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
首先,美國對中國輪胎實施“雙反”調查,導致國產輪胎企業紛紛將主要市場由出口轉為內銷,積極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
其次,國際知名品牌輪胎企業大多完成在中國國內設立工廠,進口轉為自產。
第三,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橡膠消費國和橡膠進口國,國內輪胎產能過剩,國產輪胎價格優勢明顯。
此外,近年來,通過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國內輪胎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品牌效應都在強勢崛起,已經能夠與國際品牌相抗衡。
這使質優價廉的國產輪胎逆襲進口輪胎,導致進口輪胎的需求量逐漸減少。
據分析,從某種意義上說,輪胎進口量大幅下降,也體現了中國國產品牌輪胎正逐步獲得消費者認可,選用國產品牌輪胎,必然成為今后的消費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