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自安全來,禍從違章生”,關于安全的名言警句如今我們幾乎是隨處可見,然而有時候,安全隱患如魔鬼隨行,藏于無形,總給你來個措手不及。根據質檢總局關于2016年缺陷產品召回工作所匯報的數據統計,我國自2004年開始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至今12年間,累計實施缺陷汽車召回1295次,涉及車輛3668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我國召回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輛,達到1132.56萬輛之多,同比增長103%。從召回涉及的缺陷問題來看,氣囊和安全帶問題最為嚴峻,召回64次,涉及數量643.02萬輛!
在我們所駕駛乘坐的汽車中,有兩件尤為重要的安全配置,那就是安全氣囊與安全帶。安全氣囊可在事故發生的時候及時彈出來保護車內人員,而安全帶則作為最基本的防護措施,有效防止車內人員甩出車外。不過,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安全氣囊和安全帶召回次數和數量之多,卻是駭人聽聞。
安全氣囊不安全,相信已是人人皆知。從2008年本田針對氣囊的首次召回,以及半年后首起致死事故發生,高田氣囊已經成為了“死亡”、“危險”的代名詞。不過,首起致死事故發生到如今已有8年,氣囊的問題始終未解決,甚至是愈演愈烈,而作為高田最為密切的合作伙伴,本田遭遇的損失可謂不可估量。
在2016年,本田在華的兩家合資公司就啟動了一次規模壯觀的召回。其中,東風本田召回了部分CR-V、思域、思鉑睿和進口思域混合動力車型,涉及車輛1,038,924輛;廣汽本田召回了部分雅閣、奧德賽、歌詩圖、飛度、鋒范、理念S1以及進口謳歌RL轎車,涉及車輛1,823,739輛。
從這次大規模的召回來看,本田意欲徹底解決氣囊問題以及擺脫高田,但由于種種原因,未來一段時間還是難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值得稱贊的是,兩家本田合資公司召回的車輛還包含了2004年甚至是2002年這些年代較為久遠的車型,可見其還是負責任的企業。
再看安全帶問題。作為和安全氣囊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為重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安全帶不可或缺。今年2月16日,豐田汽車美國銷售公司在美國召回112.4萬輛后排安全帶存在斷裂隱患的RAV4。旋即2月18日豐田汽車公司將召回擴大到全球范圍,涉及更多車型,召回車輛的總數也倍增至287萬輛,其中,中國召回的車輛達43.4萬輛。
這次豐田關于安全帶的大規模召回,主要是因為當車輛發生嚴重的正面碰撞事故時,安全帶可能觸及金屬座椅框架/骨架,邊緣被割開導致安全帶斷裂,從而增大了乘員受傷的風險。
總結
最安全的地方有時卻是最危險的,汽車上的安全配置也漸漸在安全性能上失色,這均因相關車企以及供應商在質量監控環節上出現嚴重的問題。尤其在近幾年,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汽車逐漸普及,銷量也逐漸提高,但與此同時,量多而質低,受到直接傷害的卻是消費者。看來,車企在注重銷量和自身利益的同時,還是要多在質量上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