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液化氣報警器需嚴格遵循技術規范和安全標準,以確保其有效監測泄漏并預防事故。以下是具體要求,涵蓋安裝位置、環境條件、設備選型、聯動功能及維護管理等方面:
一、安裝位置要求
-
高度與距離
-
液化氣報警器應安裝在距地面 0.3米至0.6米 的位置(液化氣比空氣重,易沉積在低處)。
-
避免安裝在距離燃氣設備(如灶具、熱水器)過近的位置(一般建議距離設備 1.5米至4米),防止高溫、油煙或蒸汽直接沖擊傳感器。
-
若場所存在多層空間(如地下室、樓梯間),需在每層獨立安裝報警器。
-
覆蓋范圍
-
報警器需覆蓋所有可能泄漏的區域,如燃氣管道、閥門、接口處及用氣設備周圍。
-
對于開放式廚房或大空間場所,建議按 每10-15平方米 安裝一臺報警器,形成監測網絡。
-
避開干擾源
-
遠離通風口、門窗、換氣扇等氣流直接沖擊的位置,防止泄漏氣體被快速稀釋導致監測失效。
-
避免安裝在潮濕、高溫(如鍋爐房內直接受熱源影響)、多塵或腐蝕性氣體環境中,若無法避免,需選擇防護等級高的設備(如IP65及以上)。
二、環境條件要求
-
溫度與濕度
-
報警器工作溫度范圍一般為 -10℃至50℃,濕度不超過 90%RH(無凝結)。
-
極端環境(如冷庫、桑拿房)需選擇專用型報警器,并確保環境參數在設備允許范圍內。
-
防爆要求
-
在易燃易爆場所(如化工車間、液化氣儲罐區),必須使用 防爆型報警器(標有Ex標志),并符合 GB 3836系列標準。
-
防爆型報警器需與防爆電磁閥、排風系統等聯動,確保整體防爆性能。
-
電磁兼容性
-
避免安裝在強電磁場干擾區域(如大型電機、高壓線附近),防止信號失真或誤報警。
三、設備選型要求
-
傳感器類型
-
催化燃燒式傳感器:適用于一般民用和工業場所,成本低、響應快,但需定期校準。
-
紅外式傳感器:適用于高濃度或防爆環境,壽命長、抗中毒能力強,但價格較高。
-
半導體式傳感器:適用于家庭簡易監測,靈敏度較低,易受環境影響。
-
精度與量程
-
報警器量程需覆蓋液化氣爆炸下限(LEL)的 0-100%,一般設置兩級報警:
-
低限報警:20%-25%LEL(預警,提示檢查泄漏)。
-
高限報警:40%-50%LEL(緊急報警,需立即采取行動)。
-
精度誤差不超過 ±5%LEL。
-
認證與標準
-
設備需通過 國家消防電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認證,符合 GB 15322《可燃氣體探測器》 標準。
-
工業場所還需符合 GB/T 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
四、聯動功能要求
-
自動切斷氣源
-
報警器需與 電磁閥 聯動,高限報警時自動關閉燃氣管道閥門,切斷氣源。
-
電磁閥需安裝在燃氣管道入口處,且符合防爆要求(若場所需要)。
-
排風系統聯動
-
報警器需與 排風扇 聯動,低限報警時啟動排風,降低泄漏氣體濃度。
-
排風扇需安裝在靠近地面或泄漏源的位置,確保有效通風。
-
聲光報警與遠程通知
-
報警器需具備 ≥80dB的聲報警 和 閃光報警 功能,確,F場人員能及時察覺。
-
可選配 遠程監控模塊,將報警信號傳輸至手機APP或消防控制中心,實現24小時監控。
五、安裝與布線要求
-
固定方式
-
報警器需牢固安裝在墻面或支架上,避免震動或傾斜導致傳感器移位。
-
工業場所建議使用專用防爆接線盒,確保電氣連接安全。
-
布線規范
-
電源線需采用 阻燃電纜,并獨立穿管敷設,避免與動力電纜混用。
-
信號線需采用 屏蔽雙絞線,減少電磁干擾,傳輸距離不超過 1000米。
-
接地保護
-
報警器金屬外殼需可靠接地,防止靜電或漏電引發事故。
六、維護與管理要求
-
定期測試
-
每月按 “測試”按鈕 檢查報警器功能是否正常。
-
每半年用 標準氣體(如50%LEL丙烷) 進行校準,確保精度。
-
傳感器更換
-
催化燃燒式傳感器壽命一般為 2-3年,紅外式傳感器壽命為 5年以上,需按說明書定期更換。
-
更換傳感器后需重新校準,并記錄更換時間。
-
清潔與防塵
-
定期用干布擦拭報警器表面,避免灰塵堵塞進氣孔。
-
避免使用溶劑或腐蝕性清潔劑,防止破壞傳感器。
-
檔案管理
-
建立報警器安裝、維護、檢測記錄臺賬,保存期限不少于 3年,以備監管部門檢查。
七、法律與合規要求
-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六條 和 《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使用液化氣的場所必須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并確保其正常運行。
-
餐飲場所若未安裝報警器,可能面臨 罰款(5000元至5萬元) 或 停業整頓 處罰。
總結:安裝液化氣報警器需從位置、環境、設備、聯動、布線、維護等多方面嚴格把控,確保其靈敏可靠。建議委托專業機構進行設計、安裝和調試,并定期接受第三方檢測,以符合安全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