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Tay
今年3月首次亮相社交網站推特的聊天機器人名叫Tay,虛擬年齡為19歲,是微軟專為年輕人設計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據悉,Tay活潑健談,會“觀察”你的昵稱、性別、喜歡吃的東西以及感情狀態等資料,會和你玩游戲,給你說笑話、講故事、談星座,評論你的自拍,陪睡不著的朋友聊天……雖然在后續的發展中,Tay被“玩壞”了,但這一事件也為人工智能公司敲響了警鐘,讓機器在互聯網上學習“做人”,不加管制的“放養”并不是好辦法。
10.無人車
互聯網汽車、智能汽車、無人車這三個詞語雖然表面意思不同,但基本上都具有兩個共同的屬性,一是智能,二是汽車。今年以來,圍繞著這一主題,百度、京東、阿里、樂視都有所動作。盡管這一領域被熱炒,但目前來看,這一領域還屬于一個概念化的階段,產品方面還有眾多需要打磨的地方,這些產品真正落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和服務社會還需時日。
11.PowerEgg
由臻迪公司打造的無人機,PowerEgg給無人機行業帶來了新的黑科技。PowerEgg另辟蹊徑將無人機做成了蛋形,令人眼前一亮。此外,其獨有的“supereasycontrol”易用操控功能是重點加分項。這款體感遙控器為無人機小白用戶,甚至女性和兒童,大開方便之門。據了解,在沒有任何無人機操作經驗的前提下,只需五分鐘的學習就能操作PowerEgg進行航拍。
12.Atlas
Atlas機器人由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為主開發,和由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的資助和監督,專為各種搜索及拯救任務而設計,Atlas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機器人之一,它由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Atlas設計團隊設計,負責人羅斯?泰得瑞克說,“它的操縱系統比戰斗機還要復雜”。
13.DeepText
2016年6月,Facebook推出了一款新的人工智能引擎產品DeepText。據悉,DeepText能夠像人一樣理解用戶在Facebook上發布的所有內容和聊天信息的意思。Facebook表示,之所以打造DeepText,目的就是為了從Facebook上的海量內容里找到人們感興趣的內容,同時過濾清除掉垃圾內容。
14.星光智能一號
2016年6月,中星微“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已研發成功了中國首款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芯片,成為全球首顆具備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的嵌入式視頻采集壓縮編碼系統級芯片,并取名“星光智能一號”。這款基于深度學習的芯片運用在人臉識別上,最高能達到98%的準確率,超過人眼的識別率。
15.神經元芯片
2016年8月,IBM蘇黎世研究中心宣布,制造出世界首個人造納米級隨機相變神經元芯片,可實現人工智能的高速無監督學習。外媒對此高度重視并評論道:“這一突破標志著人類在認知計算應用中超密度集成神經形態技術,以及高效節能技術上的發展又向前邁進重要的一步”。
16.賢二機器僧
2016年的機器人市場已達成共識,皆認為未來的3到5年內服務型機器人產業會有長足的發展。而2016年9月賢二機器僧2.0版本的推出就是服務機器人市場風口來臨的前兆。據悉,與去年10月“出生”的第一代賢二相比,除了身高由50cm變為110cm外,新一代機器僧在硬件性能、離線識別、原聲語音合成等多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
17.人眼攝像機
隨著深度學習取得階段性的成功,人工智能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當其沖就是人臉識別。2016年10月,深瞳人眼攝像機正式宣布面世,開啟了人臉識別新紀元。據悉,這款攝像機采用獨創像素動態瞬時分配技術,可以瞬間將局部畫面的有效像素提升百倍以上。還具有超大廣角視野,可遠距離高清特寫、進行精準識別人臉、能極速準確捕捉鏡頭、檢測多種類型影像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安防監控領域。
18.滴滴
2012年,滴滴創始人程維從支付寶辭職創立了滴滴打車,后改名為滴滴出行。滴滴剛建立的時候,充滿了各種困難。北京的180家出租車公司全部拒絕滴滴,深圳則直接取締了滴滴。經過長時間的推廣和教育,以及一線城市的帶動啟發,加上大力度的補貼,這才慢慢有了滴滴的首批用戶,后面憑借這些用戶的口碑和推廣,才慢慢發展成為中國第二大互聯網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