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我國鈣鈦礦電池研發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發布者:李豪琦  發布時間:2016-12-14 15:47:29
                  我國在鈣鈦礦電池研發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上海交通大學韓禮元教授團隊和蘇州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使面積36平方厘米鈣鈦礦太陽能組件的能量轉化效率突破了12%。

                  這一成果刊登在日前出版的光伏領域權威雜志《太陽能電池效率記錄表》上,并獲得了國際權威認證機構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認證。

                  因為具備生產成本低等諸多優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視為最有希望取代傳統石化能源的新能源電池之一。

                  據介紹,韓禮元教授團隊采用印刷方式取代實驗室旋涂工藝,使得大面積均勻制模成為可能。在通過高精度集成模塊設計提高電池有效面積的同時,結合材料配方的改進,保證了電池組生產效率的重復性和可靠性。

                  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轉換材料研究中心陳漢博士表示,上述研究攻克了大面積制備鈣鈦礦電池組的技術瓶頸,對推動其大規模產業化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勝教授表示,與傳統薄膜電池相比,鈣鈦礦薄膜電池可擺脫對環境和高造價原材料的依賴,大大降低操作難度和設備成本。其產業化前景良好,有望打破目前硅太陽能電池的壟斷格局。

                  作為目前市場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新能源電池,硅太陽能電池占據了光伏組件約九成的市場份額。在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晶硅電池組效率提升也開始步入“瓶頸期”,進一步降本增效難度加大。

                  在這一背景下,擁有生產成本低、生產原料和工藝簡單、生產過程綠色環保等優點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年來,大量科技和產業資本相繼進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帶動其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高。不過,目前研發的鈣鈦礦電池面積多為1平方厘米及以下,大面積高效率組件面臨的技術挑戰,成為其走出實驗室邁向規;a的主要障礙。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