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于電動自行車自燃或引發火災案例數不勝數,有電動車本身質量問題,還有充電習慣問題......
《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提到:8月1日起,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樓梯間、等地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者將被罰款。對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對非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此番整治,廣大居民網友各抒己見,在電動車充電安全問題頻發的情況下,為什么還會把電動車推進電梯上樓?為什么不在樓下就近充電?網友們說出了最根本的原因:
1.大部分小區的充電設施不完善,數量與戶數比例太低,并且不配備相應遮雨棚或雨棚面積過小,下雨天那種酸爽應該很多人都不想體驗。
2.計價設置不合理,且無人維護,一排充電插口,故障連綿也沒人管,那還不如推回家充電。
3.部分小區的安全防范有待提升,防盜措施不到位,電動車和電瓶時有被偷,立案也不一定能找的回,其中的無奈只能自己消化。
究其原因,電動車如何規范停放?充電配套設施如何完善?是解決電動車充電安全問題的關鍵。
發布的公告中提出了加快推進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建設安裝,推進既有居住社區充電樁建設,嚴格落實新建居住社區配建要求,創新居住社區充電服務商業模式,都在進一步促進完善電動車安全停放問題,小區智能充電樁配套將會成為提升居民幸福度的關鍵指數。在種種政策布局下,智能充電樁將會成為小區設施的標配,充電樁的藍海市場已來。
社區安裝智能充電樁不僅安全智能方便,還能規范社區公共空間,讓居民享受安全良好的生活環境,保障社區每一戶居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而且智能充電樁順應了現代消費支付方式的潮流趨向,適應了當下人們支付的習慣和喜好,可以用手機掃碼支付,不用擔心沒有零錢,非常便捷方便,自動斷電還能避免浪費多余的電量,樓上就能手機遠程操控充電,廣大網友們也不會再亂停亂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