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信托公司開展碳金融業務的模式與路徑研究
                發布者:huabangdl  發布時間:2021-06-27 16:04:05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配額、CCER等碳資產為標的資產,圍繞標的資產開展的融資、投資等業務。業務模式包括碳資產抵押/質押貸款、碳資產售出回購、碳資產拆借、碳基jing、碳金融衍生產品、碳資產托管等。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地的碳排放權交易所已推出多類碳金融產品,在碳金融業務領域走在前列。

                信托公司開展碳金融業務的設想

                信托公司可開展的業務模式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以碳資產抵押/質押貸款信托、碳資產買入返售信托為代表的融資類信托。第二類是碳資產投資信托,對應投資類信托,通過參與碳資產的二級市場交易獲得收益。第三類是碳資產托管服務信托,對應事務管理類業務。

                信托公司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困難與路徑

                信托公司開展碳金融業務面臨一定的困難,包括碳資產價格的投研能力不足、應建立對碳資產價值的認同、爭取資金端支持等。信托公司應循序漸進開展碳金融業務,逐步建立起對碳資產價格的投研能力。

                正文

                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將由生態環境部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在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落地之前,我國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7地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也開展了碳排放權的交易。

                基于碳資產的市場交易,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發揮對碳資產的“價格發現”功能,為創設各類碳金融產品提供基礎。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各類與節能減排或形成碳資產有關的金融業務均可被納入到碳金融的范疇。本文以相對狹義的角度來定義碳金融,即以碳排放配額、CCER等碳資產為標的資產,圍繞標的資產開展的融資、投資等業務。

                一、碳金融主要業務模式

                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地的碳排放權交易所已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推出了多類碳金融產品,在碳金融業務領域走在前列。本文所介紹的各類碳金融業務模式也將以這幾家碳排放權交易所開展的相關業務為基礎。

                (一)碳資產抵押/質押貸款

                2014年,湖北宜化集團向興業銀行申請碳排放權質押貸款,之后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等多家銀行均開展了類似業務。

                1. 基本業務模式

                控排企業、金融機構應向碳排放權交易所提交碳資產抵押/質押申請,碳排放權交易所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必要時可向控排企業出具碳資產證明?嘏牌髽I以碳資產為抵押物或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一般不再設置其他擔保條件。金融機構以碳資產的市場價值為基礎,結合一定的抵質押率,向控排企業發放貸款。碳排放權交易所提供碳資產的抵押/質押登記服務,金融機構可向碳排放權交易所申請獲得碳資產價格盯市數據。碳排放權交易所應將碳資產的抵押/質押信息向主管部門備案。

                1.jpg

                2. 上海、廣州交易所已制定碳資產抵押/質押規則

                各類碳金融業務均具有較強的創新性,一般均為先有業務實踐,后有業務規則的情況。上海、廣州交易所已發布3項文件(表1-2),構成了目前我國碳資產抵押/質押方面的主要業務規則。

                上海、廣州交易所的碳資產抵押/質押規則在申請方式、登記證明材料方面的規定基本相同。細微的差異主要有2處。第一,廣州交易所定義的業務參與方除了資金融出方(質權人)、融入方(出質人)外,還包括處置機構。當發生債務違約時,處置機構接受資金融出方的委托處置碳排放配額,處置機構必須為具有自營業務資質的廣碳所機構會員。上海交易所規則中提及了“第三方機構”,對應廣州交易所規則中的“處置機構”。在違約發生后的處置方式上,上海交易所規定將配額或CCER轉至質權人賬戶或第三方機構賬戶,而廣州交易所則規定將配額轉至處置機構賬戶。第二,在收費模式上,碳排放配額質押、CCER質押、碳排放配額抵押的登記手續費分別由質押雙方、出質人、融入方(出質人)繳納。

                2.jpg

                (二)碳資產售出回購

                2014年9月,中信證券獲得證監hui《關于證券公司開展大宗商品業務有關事項的復函》,獲批在境內合法交易場所參與碳排放權交易。2014年末,中信證券與北京華遠意通熱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國內首筆碳排放配額回購融資協議,融資總規模為1330萬元,北京環境交易所參與該項業務。春秋航空、興業銀行、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于2016年開展過碳排放配額售出回購業務,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參與該項業務。

                1. 基本業務模式

                碳資產售出回購業務的主要參與方為正回購方和逆回購方。期初,正回購方與逆回購方簽訂業務協議,并向碳排放權交易所提出交易申請。正回購方(即碳資產的原持有人)以約定的價格向逆回購方賣出碳資產。在約定的期限內,正回購方再以另一約定價格從逆回購方處購回碳資產。在碳資產售出回購業務中,交易雙方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所完成碳資產的份額劃轉。

                開展碳資產售出回購業務可盤活正回購方的存量碳資產。正回購方獲得短期資金融通,逆回購方獲得碳資產頭寸,進而可參與碳資產的二級市場交易。

                3.jpg

                2. 廣州、福建交易所已制定業務規則

                廣州、福建交易所已發布2項文件(表1-3),構成了我國碳資產售出回購業務的主要業務規則。廣州、福建交易所的2項文件均對業務資格和期限做了規定。廣州交易所要求交易參與人為具有自營業務資質的會員,福建交易所則采用業務資格申請的模式?嘏牌髽I將碳資產售出后,將處于碳資產頭寸短缺的狀態。為了確保履約年度內正常完成碳排放配額的清繳,廣州、福建交易所均明確要求業務到期日應在控排企業的履約年度內。

                4.jpg

                廣州、福建交易所的2項文件在部分細節問題上有不同的規定。廣州交易所規定了“回購日價格不得高于或低于交易日價格的±30%”,福建交易所未對價格做明確規定。福建交易所對風險管理、違約處置方面的規定更為具體。如果正回購方為重點排放單位,福建交易所將在待回購期間對交易賬戶進行監控,計算“返售履約保障比例”(計算公式為返售履約保障比例=[∑初始交易成交金額(待購回)+交易賬戶資金余額+交易賬戶內產品市值]/待購回產品市值),該比例不得低于120%。

                (三)碳資產拆借

                2015年8月,申能財務公司與同屬申能系統內的4家電廠外高橋三發電、外高橋二發電、吳涇二發電、臨港燃機分別作為碳資產拆借雙方簽署《借碳合同》,為上海市首單碳資產拆借業務。碳資產拆借的業務落地數量相對較少,且主要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展。

                1. 基本業務模式

                碳資產拆借業務的主要參與方為借出方、借入方,碳資產的劃轉需在碳排放權交易所完成。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展的碳資產拆借業務為例闡述業務主要流程。期初,碳資產拆借雙方簽訂業務合同,合同應對配額的種類和數量、期限、返還的收益、違約處置方式等事項進行明確。碳資產拆借雙方向碳排放權交易所共同提交交易申請材料,交易所將對材料進行審核。碳排放權交易所審核通過后,借出方將碳排放配額劃入其借碳專用科目。借入方繳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后,經交易所將配額劃轉至借入方的借碳專用科目。

                在交易到期日之前,碳資產拆借雙方向碳排放權交易所提交配額返還的申請,交易所將暫停借入方借碳專用科目下的配額交易。借入方將依初始合同的約定,向借出方返還配額,并支付約定的收益。

                5.jpg

                2. 主要風控措施與違約處置方式

                在碳資產拆借業務中,風險點主要在于借入方無法在約定的期限內按時返還配額!渡虾-h境能源交易所借碳交易業務細則(試行)》于2015年發布,明確了多項風險措施。其中,具有特色的風控措施為保證金制度,借入方繳納初始保證金之后,才可進行配額的劃轉。在整個碳資產拆借業務期間,交易所將監控借入方的專用資金科目和專用配額科目,每日計算保證金比例。保證金比例按“(專用資金科目內現金+專用配額科目內配額市值)/借入配額市值”的公式計算,且不得低于130%。

                6.jpg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