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重點示范村認定對象
申報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重點示范村的行政村(即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和重點示范村)。
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重點示范村認定標準
1. 美麗鄉村示范村認定標準分為村莊規劃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建設等 6 項內容,具體見附件認定評分細則。
2. 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認定在示范村認定標準的基礎上, 增加鄉村經濟發展、鄉村治理、人文和生態景觀、示范引領等 4 項內容,計 10 項認定指標,具體見附件認定評分細則。
政策解答:15855137731(微信同號),QQ:2885166281
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重點示范村認定程序
1. 縣級申請。縣級根據鄉鎮建設情況,對已經建設完成符合認定條件的,向市級提出認定申請。
2. 市級復核。市級對照認定標準,組織復核,復核通過, 將認定申請及創建材料以市政府名義報送省委農辦。
3. 省級認定。省級每半年組織一批集中認定工作。示范村評分達到 80 分,重點示范村達到 120 分,視為認定通過。
四、結果運用
省級認定通過后,授予美麗鄉村示范村或重點示范村稱號, 作為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評選的重要參考。省級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隨機抽查暗訪、組織各市交叉互查、第三方調查等,發現與認定結果嚴重不符的,收回授牌,進行全省通報,責令整改。
安徽身美麗鄉村示范村認定評分細則
指標 (100 分) |
認定評分標準 |
一、村莊規劃管理(15 分) |
(1) 已編制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得 3 分;符合新一輪土地 利用總體規劃,得 1 分;村莊規劃落實較好的,得 1 分;有一項未達到要求的,該項不得分。(5 分) (2) 村莊生活、生態、生產空間布局合理,得 3 分;布局一般得 2 分;布局不合理,村民生產、生活不便不得分。(3 分) (3) 整體風貌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得 1 分;能夠體現鄉土特 色和地域特點,得 1 分;能夠體現與現代元素有機結合的,得 1 分;有一項未達到要求的,該項不得分。(3 分) (4) 在規劃制定過程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有農民參與的,得 4 分;農民未參與但對村莊規劃整體滿意的,得 2 分,否則不得分。(4 分) |
二、基礎建設 (15 分) |
(1) 村民飲用水安全,自來水普及率達到 90%以上的,得 2 分;自來水普及率在 80-90%之間的,得 1 分,否則不得分。近兩年內,發生過飲用水安全事件的,視規模酌情扣分,扣完為止。 (2 分) (2) 通村組道路基本硬化,得 1 分,否則不得分;村內道路 硬化基本(85%以上)實現戶戶通,得 2 分,戶戶通率在 75%-85% 之間的,得 1 分,其他不得分。(3 分) (3) 村內主干道和公共場所照明設施齊全,且有專人維護, 能正常使用的,得 3 分,如有村民反映照明設施損壞無人修理、不能正常使用等問題,酌情扣 0.5-1 分。(3 分) (4) 新一輪電網改造基本完成,鄉村電氣化基本實現,得 2 分。(2 分) (5) 行政村所在鄉鎮具備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得 1 分;中 心村基本實現物流配送和農村快遞公共服務,得 2 分,否則不得分。(3 分) (6) 行政村 100%通光纖寬帶,得 1 分;4G 網絡全覆蓋,得 1 分;否則不得分。(2 分) |
指標 (100 分) |
認定評分標準 |
三、人居環境整治 (40 分) |
(1) 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 90%以上的,得 10 分, 85%-90%之間的,得 8 分;80%-85%的,得 6 分,其他不得分。發現 露天糞坑或衛生條件較差的簡易茅廁 1 處,扣 0.5 分,扣完為止。對世界文化遺產地、省級以上傳統古村落等,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實際的糞便收集利用方式、不直接排放污染環境,視同完成無害化改造。(10 分) (2) 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池、垃圾收集和清運設備的,得 3 分;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且成效顯著的,得2分,未開展不得分;日常保潔管護機制健全,維護措施到位,村莊內干凈整潔的,得 4 分;每發現一處暴露和積存垃圾的,扣 0.1 分,扣完 4 分為止。(9 分) (3) 農村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治理的,村域范圍內無明顯黑臭水體的,得 3 分;建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正常運轉,且管網接戶率達到 85%以上的,或者未建集中處理設施,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廁所糞污及生活污水能得到有效處理或利用,不直接外排的,得 6 分; 以上兩項達不到的,酌情得分;每發現一處廁所糞污或畜禽糞污直接外排的,或每發現一個黑臭水體的,扣 0.5 分,扣完為止。(9 分) (4) 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村莊綠化覆蓋率不低于 25%,以北地區不低于 15%的,得 3 分,達不到上述要求的,每低 1 個百分點扣0.5 分,扣完為止;建立種綠、護綠機制,并執行有效的,得 1 分,否則 不得分;古樹名木實現調查、建檔和保護的,得 1 分,有群眾舉報或 網絡舉報毀林或破壞古樹名木的,每有一起扣 0.1 分,扣完為止。(5 分) (5) 行政村所轄自然村及中心村均開展“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且效果明顯,村容村貌基本干凈整潔有序的,得 5 分;每有 1 個 自然村未開展或者達不到干凈整潔有序要求的,扣 0.5 分,扣完為止。 (5 分) (6) 村域范圍內田間地頭及河道溝渠無農藥瓶(袋)、廢棄農膜等垃圾,基本實現田園清潔的,得 2 分,田間有垃圾堆放點未處置, 或河溝有垃圾傾倒現象的,每有 1 處扣 0.1 分,扣完為止。(2 分) |
指標 (100 分) |
認定評分標準 |
四、農村公共服務 (10 分) |
(1) 建有或可以就近共享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等平均水平與所在縣(市、區)中心鎮相當的,得 7 分;存在一項服務短板的扣 0.5 分。(7 分) (2)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 98%,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100%,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100%,計得 3 分;達不到上述標準的每一項低一個百分點扣 0.1 分,低于 5 個百分點該項不得分。(3 分) |
五、產業發展(10 分) |
(1) 利用鄉村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鄉村產業,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得 5 分。(5 分) (2)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高于當年全省平均水平 的,得 5 分。(5 分) |
六、鄉風文明建設 (10 分) |
(1) 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建立完善“一約四會”(村規民 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并充分發揮作用,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有效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的,得 1 分。(1 分) (2) 村規民約合法簡約規范且群眾知曉率高,經常性開展群眾喜聞樂見文體活動的,得 1 分。(1 分) (3) 移風易俗效果好,鄉風文明建設成效突出,得 1 分;被省級 及以上媒體宣傳報道過鄉風文明有關典型案例的,每一篇加 1 分,上 限 2 分;村民或集體獲得省級及以上相關榮譽(如中國好人、星級文 明戶)的,每一項得 1 分,上限 2 分。(5 分) (4) 注重挖掘保護和傳承優秀農耕文化,鄉村文化特色鮮明,得 1 分;建有村史館或農耕文化主題類博物館的,得 1 分;所在村為省 級及以上農業文化遺產或其他文化遺產保護地的,每有 1 處得 0.5 分, 上限 1 分。(3 分) |
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認定評分細則
指標 (50 分) |
認定評分標準(在示范村標準上增加以下 4 項,滿分 150 分) |
一、鄉村經濟發展 (15 分) |
(1) 鄉村特色產業形成區域品牌,村民實現充分就業,農村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明顯高于區域平均水平的, 得 5 分。(5 分) (2) 被評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被認定為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被納入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區或產業園、被納入全省糧食綠色增產示范片或示范村等獲得省級產業示范稱號的,獲得其中一項,得 2 分。(2 分) (3) 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的,得 3 分。(3 分) (4) 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收入高于 50 萬元的, 得 5 分。(5 分) |
二、鄉村 治理(15 分) |
(1) 基層黨組織領導堅強有力,黨只部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的,得 5 分。(5 分) (2) 注重運用村規民約等社會內生機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村務管理民主規范,各項工作運轉有序的,得 5 分。(5 分) (3) 鄉村文化形態積極健康的,得 5 分。(5 分) |
三、人文和生態景觀 (10 分) |
(1) 保護好鄉村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注重最大限度地保護鄉村的歷史文脈,保持鮮明鄉村特色、文化傳統的,得 5 分。(5 分) (2) 在田園風光、文化習俗、特色農業及其產品、歷史文化、建筑風貌等方面有一項或幾項本土特色的,得 5 分。(5 分) |
四、示范 引領(10 分) |
(1) 高質量提升鄉村生態美、風貌美、環境美、風尚美、生活美,形成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品牌的,得 5 分。(5 分) (2) 重點示范村有效輻射周邊鄉村,以點串線,連線成片, 示范帶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得 5 分。(5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