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評論:工資越穩定,越難擺脫職場
這個社會貧富差距太大了,有錢的確實很多,但對于一般的普通人,沒有高端技能、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月薪過萬其實還是比較困難的,就算月薪過萬,工作強度也是非常之大,往往干不了幾年,不是自己身體吃不消了,就是公司出問題了,好多月薪幾萬的,換個工作可能月薪大幾千都拿不到,受互聯網的影響,很多人覺得月薪過萬很普遍,但從我身邊的情況來看,普通人想月薪過萬,要不就是有門技術,要不就是做銷售。
我接觸到的月薪過萬的,有這四類人,一是公司中層管理;二是程序員;三是有技術的農民工;四是業績好的銷售。由于圈子所限,我能近距離接觸的,這四類算是混得比較好的了。小公司中層管理,大多沒啥過硬技能,至少在我看來這些人沒啥過硬技能,好多人靠跟對了人或較早進入公司,憑著關系干到了管理,日常所做的工作,換個其它人大多也能勝任,這類人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比較能舔,但也不是說誰都能舔上,換個老大換個平臺,可能一無是處,普通人想干這類工作,不僅得有一定的機緣,還得臉皮厚,大部分人是既沒有這個運氣,也拉不下這個臉,所以很難干到這類工作。程序員和有技術的農民工,看起來差別挺大,但我覺得都屬于技術工范疇,程序員普遍學歷更高,工作看起來也更體面一些,但論勞動強度,一點不比有技術的農民工少,很多人稱程序員為碼農,這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初級的程序員,并不需要很高的門檻,很多人去職業院校培訓個半年就可以上手了,甚至比技術熟練的農民工更容易培養。至于銷售,看起來是最沒門檻的,但卻給了普通人最多的機會,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沒啥硬技能的,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除了混張畢業證,其實根本沒學到什么實用技能,要想多賺點錢,可能就只有干銷售了,只是銷售這行撐得撐死、餓得餓死,絕大部分人都是混個底薪的命,只有極個別有運氣的,能靠工作賺到錢。
以上幾類工作,技術工可持續性是最強的,只要有技術在手,換個老板換個平臺工資幾乎沒影響,身體好可以一直干,除非跳出來單干,否則想賺到大錢,幾乎是不可能,跳出來單干就需要自己做銷售拉業務,這樣就很難有固定收入了,大部分人因為收入尚可,很難有勇氣出去當個體戶;中層管理人員,看起來光鮮,錢也賺得比較輕松,但一旦公司垮臺、人事變動或年齡變大,都有走人的風險,不靠關系,幾乎很難再做管理崗,大部分人是既拉不下臉去做普通員工,也吃不了普通員工那個苦,這類人收入不上不下,不僅很難脫離職場,甚至連跳槽都很難;至于銷售,大部分人就是炮灰,苦沒少吃,氣沒少受,天天點頭哈腰的,還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卻沒賺到啥錢,但那些三十多歲靠職場能攢幾百萬的普通人,幾乎都是做銷售的,我身邊在職場中賺得最多的,全部是銷售,沒見過年入百萬的管理者,但見過好幾個年入百萬的銷售,在我的認知范圍內,普通人想快速積累到第一筆本金,可能真的只有去干銷售了,其實就是大家認為很賺錢的金融業,90%以上的從業者也是銷售。
絕大部分人都不想上班,但不上班又不行,上班這事兒,一定程度上就是個惡性循環,因為要上班,所以沒時間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因為沒有附加價值,所以很難靠工資攢到足夠脫離職場的本錢,因為沒本錢,所以不得不繼續上班,普通人一旦踏入職場這個泥潭,幾乎都沒有辦法再跳出去,想跳出這個泥潭,你得攢到一大筆本錢,這樣才可以騰出時間去磨煉自己的獨特技能。攢錢是個高難度活兒,工資比較固定的工作,賺的一般都不會太多,想攢到一筆較大的本金,就得長年累月的克制自己的各種消費欲望,中間還得保證自己盡量別失業,這不僅要有很強的意志,還得忍受各種痛苦,在中國這個攀比成風的環境里,你消費水平太低,連狗都低看你一眼,人都是希望獲得他人認可的,一旦處于這種攀比的環境,花不花錢都很多時候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想融入群體,你就得花錢,別人都花你不花,那就會被逐步邊緣化,想跟上大家的節奏,你就得和大家一樣消費,最后的結果就是無論工作多長時間,口袋里就是沒啥錢。既然很難做到不花錢,那就只有短時間內大賺一筆然后遠離人群了,除了銷售,其它崗位工資都是較固定的,不可能短時間內大賺一筆,想擺脫職場,就只有走痛苦的攢錢路線了,我畢業后是啥都不會,所以只有做銷售了,同時期求輕松做文職的,基本是一直被鎖在職場了,反正餓是餓不死,但想攢到錢,那是比登天都還難,雖然現在不愿再吃以前銷售那個苦了,但真心覺得,對于啥都不會的普通人,盡量別去做看起來穩定的文職,銷售雖然機會渺茫,但相對于普通技術、行政類管理,其實反而更有可能讓你有朝一日能脫離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