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器官芯片是通過干細胞、生物材料、納米加工等前沿技術的交叉集成,在體外構建的器官微生理系統,可模擬人體不同組織器官的主要結構功能特征和復雜的器官間聯系,用以預測人體對藥物或外界不同刺激產生的反應。
人體器官芯片上游行業包括生物材料制造商(細胞、蛋白質、細胞外基質等)、微流控芯片制造商(微流控芯片)、化學試劑制造商和醫用材料制造商等;下游主要應用于醫療和生命科學研究、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
人體器官芯片產業鏈
資料來源:共研產業咨詢(共研網)
“人體器官芯片”是近年來誕生的一項變革性生物醫學技術,2016年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列為“十大新興技術”之一,也是中國在生物醫藥領域需要攻克的核心關鍵技術。人體器官芯片可提供比二維靜態細胞培養和動物模型更準確的藥物測試數據,在藥物篩選、疾病模型構建(如病毒性傳染病模型)和個性化醫療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2022年全球人體器官芯片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0.21億美元增長至0.88億美元,預計2023年全球人體器官芯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2億美元,未來人體器官芯片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2018-2023年全球人體器官芯片市場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共研產業咨詢(共研網)
2019年之前,中國器官芯片行業由于不具備商業化生產能力,國內器官芯片需求完全依賴進口滿足。2019年以來,隨著中國器官芯片技術逐步成熟,中國器官芯片行業逐步走上了商業發展軌道,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隨著國內器官芯片產品上市推廣,國產產品與海外產品相比,產品價格優勢明顯,因此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中國人體器官芯片市場規模0.05億美元,占全球的5.69%;預計2023年中國人體器官芯片市場規模0.13億美元,占全球的10.80%。
2022-2026年中國人體器官芯片市場規模及占全球比重
資料來源:共研產業咨詢(共研網)
全球人體器官芯片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企業有Emulate、Mimetas、TissUse和ValoHealth等,TOP3企業市占率為44.87%,近些年,中國器官芯片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近兩年才取得了較大突破,產品成熟度不斷提升并實現商業化應用,從試推廣到逐步被下游用戶所接受。目前,中國人體器官芯片的主要企業有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駱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艾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濟研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
全球及中國人體器官芯片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共研產業咨詢(共研網)
更多關于人體器官芯片行業的全面數據和深度分析,請搜索、收藏共研網,或者購買共研咨詢獨家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人體器官芯片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3-2029年中國人體器官芯片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為共研產業研究院自主研究發布的行業報告,是人體器官芯片領域的年度專題報告!2023-2029年中國人體器官芯片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從人體器官芯片發展環境、市場運行態勢、細分市場、區域市場、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分析人體器官芯片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人體器官芯片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人體器官芯片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人體器官芯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