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又名診療所、醫療所、衛生所、醫療室。第四十條醫療機構的名稱由識別名稱和通用名稱依次組成。醫療機構的通用名稱為:醫院、中心衛生院、衛生院、療養院、婦幼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衛生站、衛生室、醫務室、衛生所、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防治院、防治所、防治站、護理院、護理站、中心以及衛生部規定或者認可的其他名稱。
私人診所是私人開業的醫生診治病人的場所。私人診所是在社區、鄉鎮醫療服務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其上游市場參與者包括私人診所所需的醫療器械和醫療藥物的生產廠商,中游環節主體為私人診所,下游主要是患者,隨著私人診所推出健康管理、衛生體檢等新業務,私人診所行業的下游客戶群體逐步擴大。
私人診所產業鏈
資料來源:共研產業咨詢(共研網)
私人診所一般包括線下和線上兩套體系,即線上的專家咨詢診斷系統和線下的全科醫生服務團隊,并各有分工,其很多創新型的醫療服務都來源于這種獨特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借助專家診斷決策系統,私人診所將會極大降低對知名專家的依賴,商業模式變得較為容易復制,并降低運營成本。私人診所通常會選擇雇傭有經驗并擁有主治級別醫生執照的醫生作為團隊的核心人員,因為這些有一定潛力且具有良好基礎的醫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標準化培訓后,便可以正式上崗執業。
診所的投資相對醫院來說小很多,市場容量大,不少互聯網醫療公司布局線下醫療的主要方式也是診所。除此之外,大V醫生、外資醫療機構、上市公司等都在近兩年紛紛投資布局診所。
診所投資者的多元化,也帶來了診所形態和類型的升級。大量在社區附近新出現的診所,已經逐步從印象中的小而差,升級為小而美。新型診所無論是從診所的環境、服務水平、服務能力,還是就醫的便捷性,相比傳統診所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私人診所數量為144132家,2019年增至202711家,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26萬家。
2013-2023年中國私人診所數量情況
資料來源:共研產業咨詢(共研網)
中國人口數量龐大,人們看病需求較大,而大醫院數量有限,因而,私人診所有效緩解了中國居民的看病需求。同時,國家也在不斷支持私人診所的發展,以緩解中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私人診所診療人次為53016萬人次,2019年增至71033萬人次,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95000萬人次。
2013-2023年中國私人診所診療人次情況
資料來源:共研產業咨詢(共研網)
更多關于按私人診所行業的全面數據和深度分析,請搜索、收藏共研網,或者購買共研咨詢獨家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私人診所市場全景調查與發展前景報告》。《2023-2029年中國私人診所市場全景調查與發展前景報告》為共研產業研究院自主研究發布的行業報告,是按私人診所領域的年度專題報告。《2023-2029年中國私人診所市場全景調查與發展前景報告》從按私人診所發展環境、市場運行態勢、細分市場、區域市場、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分析按私人診所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按私人診所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按私人診所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按私人診所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