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注漿法概述
1.1 壓力注漿法的定義
所謂壓力注漿法是指通過氣壓或者液壓以及化學方法將漿液導入地層中,并使其凝固,通過滲透、擠壓以及填充的方式,將地層中存有水分或者是空氣的未密實部分填充,并在凝固后使其成為一個密實的整體,從而得到抗壓強度大、抗滲透性強的穩定巖石地基。加固后的地基可以有效地降低沉降現象的發生,改善地基的各種物化性能,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使用。
1.2 壓力注漿施工方案的選擇 在進行具體的壓力注漿施工之前,應當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狀況,選擇合適的壓力注漿方案。在進行方案的選擇時,應當將項目的地質條件、地震效應等考慮在內,以防止建筑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再結合施工場所的壓力注漿試驗進行方案的選擇。
1.3 注漿標準與范圍 在進行注漿步驟后,應當達到的質量要求即為注漿標準。而對所需注漿區域長度、寬度以及深度的確定,即為注漿的范圍。實際范圍應當根據注漿區域的性質以及特征來確定。
1.4 壓力注漿材料 可用于注漿的材料有很多,應根據注漿的目的和受注體的地質條件來選擇。一般粒狀漿材用之較多,主要以硅酸鹽水泥、黏土、粉煤灰等構成,來源豐富、價格低廉,操作工藝簡單,廣泛用于地基加固注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