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階段鋼鐵行業將面臨的新挑戰,產業政策要求日趨嚴格,面臨四大“雙控”,即產能產量雙控、污染物排放雙控、能耗雙控以及碳排放雙控。
近期,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上述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企業效益同比下降。1——3月,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營業收入1.50萬億元,同比下降3.3%;利潤總額553億元,同比下降25.8%;利潤率3.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鋼鐵企業也面臨著重重挑戰,全聯冶金商會會長、德龍集團董事長丁立國表示,民營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亟需提升,除少數頭部民營企業之外,大部分集中在200到600萬噸之間,甚至還有100多萬噸的企業,小而散的現象比較嚴重。發展質量需進一步提升,包括產品檔次、質量水平、管理水平、環保水平,除了頭部企業外,大部分集中在低端線材螺紋和帶鋼領域。環保方面欠賬較多,在未來承擔更大環保壓力,由于企業資質、行業本身被金融系統認定為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貸款獲取難度更大。
“低碳轉型發展時間緊、任務重!崩钚聞摫硎,全球鋼鐵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統排放量的7%左右,其中中國占比超過60%。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大行業。鋼鐵行業作為碳減排的重點行業,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時間,同時未來將面臨碳排放強度的“相對約束”、碳排放總量的“絕對約束”,以及嚴峻的“碳經濟”挑戰。
丁立國表示,民營企業要成為綠色發展的后起之秀,要如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力爭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如氫冶煉、鋼焦化氫等技術,建立起全生命周期評價,將鋼鐵打造成綠色材料。
李新創建議,要構建良好的行業生產經營秩序,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嚴格執行鋼鐵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和項目備案管理意見。建立多維度、多元化的資源保障體系,錳、鉻、鎳附加值較高,且國內礦供應難以大幅提升,可考慮建立儲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