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潛力有多大?
一、可 比 開 采 “沙 特 油 田”
第一,我國節能潛力巨大,魅力誘人
沙特阿拉伯油田是全球公認的大油田、富油田,但每年的石油開采量也僅有五億多噸,而據《中國能源報》報道,我國的能源消耗總量為43多億噸標準煤/年,折合為石油為30多億噸/年。若是能把我國GDP綜合能耗降到歐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能耗是歐美國家的2.5倍),則可節約一半的能源消費(約15億噸標準煤/年),也就是在我國國土上,有好幾個與沙特石油產量相等規模的“油田”等待開發。對我國節能產業來說,是莫大的商機,對能源用戶來說,是多大的降耗增效的“金礦”。
第二,節能節電需要大家共同行動
電能作為傳統四大能源中,唯一隨國民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的傳統能源,近幾年得到了消費的長足增長,電能需求側的管理,已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工信部制定的《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規定了促進電力需求側與供給側良性互動,推動工業領域能源消耗革命的指導思想,提出了2020年參與行動的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電耗平均下降10%以上;國家機關事物管理局為全國175.5萬公共機構,繪制了“十三五”公共機構節能路線圖,全力構建節約型公共機構。
第三,打破國際綠色壁壘,實現綠色制造
世界范圍內的市場競爭,已經由過去的技術壁壘、標準壁壘、環境壁壘,發展到今天的綠色壁壘階段,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主導權之爭。綠色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與上升,我國的許多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綠色制造壓力。作為能源消耗達到我國能源消耗總量70%的工業企業來說,作為綠色制造主體責任的單位,從提高市場競爭力角度,從挖掘內部潛力角度,從提高經濟效益角度,當然也從社會責任角度,實現綠色制造,從能源消耗上開源節流,降本增效,都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金光大道,提高企業生命力的財富之道。
什么是綠色制造?其核心理念是什么?發展理念有哪“五化”?
綠色制造是根據當今世界綠色低碳發展的國際趨勢,而提出的新型制造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充分考慮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影響和環境效益,是促成提高人類福祉與社會公平,同時顯著降低環境風險和生態稀缺,所以又稱為環境意識制造、可持續制造。
重點任務
1.結構節能
推進工業節能,優化工業結構是根本,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是關鍵!笆濉逼陂g,結構節能對工業節能的貢獻率由“十一五”期間的1.6%提高到17.5%,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的加大,預計“十三五”時期結構節能的貢獻率將達到28.9%。因此,“十三五”時期,工業內部結構優化將是實現工業節能目標的主要途徑。結構優化包括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十三五”時期我國工業將圍繞上述領域推動結構節能。首先,推進產業結構優化,一方面提高高耗能行業準入門檻,嚴控新增產能,積極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另一方面,加快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綠色產業發展。其次,推進產品結構優化,積極開發高附加值、低能源消耗、低排放的產品。最后,推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一方面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推動工業企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或清潔能源中心建設,另一方面,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2018年,我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十三五”時期,我部將繼續深入推進焦化、工業爐窯、煤化工、工業鍋爐等重點用煤領域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改造,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分質利用。
2.技術節能
技術進步是提升工業能效的不竭動力,是實現工業節能目標的重中之重!笆濉逼陂g,技術節能對工業節能的貢獻率為41.5%,隨著先進適用節能技術在重點行業的推廣應用,預計“十三五”時期技術節能的貢獻率仍將達到40%左右。因此,‘十三五’時期,要通過全面實施系統性、綜合性節能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持續深挖工業節能潛力。首先,繼續推動鋼鐵、建材、有色金屬、化工、紡織、造紙等行業節能技術改造。其次,著力提升工業鍋爐、窯爐、電機系統(包括電機、風機、水泵、壓縮機)、配電變壓器等量大面廣的高耗能通用設備能效水平。第三,圍繞高耗能行業企業,以重點園區為突破口,推進系統節能改造,鼓勵先進節能技術的集成優化運用,加強能源梯級利用。第四,推動余熱余壓高效回收利用,推進鋼鐵、化工行業低品位余熱向城市居民供熱,促進產城融合。
3.管理節能
管理節能是工業節能最具成本效益的工作重點,也是企業節能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十三五”時期,要以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為主線,堅持標準宣貫和制度建設雙管齊下,構建工業節能管理的長效機制。首先,圍繞重點企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推動重點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其次,通過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開展能效對標達標工作,帶動重點行業整體能效提升。第三,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組織開展節能服務公司進企業活動,幫助中小工業企業提升節能管理能力,提高中小企業能源管理意識。第四,以強制性能耗、能效標準貫標及落后用能設備淘汰等為重點,依法實施能耗專項監察和工作督查。第五,持續完善覆蓋全國的省、市、縣三級工業節能監察體系,健全工業節能監察工作機制,提升節能監察人員業務素質,支撐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