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鎮(街道)大氣環境標準站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
現將《淮北市鎮(街道)大氣環境標準站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予以公示。
一、建設背景
中gong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建立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國務院《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完善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優化調整擴展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初步建成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為加快建設創新型生態強省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明確了各市建設任務。
隨著國家三年藍天保衛戰的全面打響和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更高期盼,全國各地均加大了監測與監管技術手段的投入,為政府實現污染治理和決策提供依據。我省宿州、阜陽、六安等市已先于我市建成鎮(街道)大氣環境標準站項目,在指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空氣質量指標的改善好于我市。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發展戰略,認真落實中央和省的各項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城市轉型發展,經濟總體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經濟運行質量提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但全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電力、煤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企業污染排放總量依然較大。未來一段時間,高耗能產業仍將是我市支柱產業之一,資源型、能源型結構性矛盾帶來的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壓力仍然很大。
我市現有國標法監測站點的位置相對固定、數量有限,難以準確反映區域空氣質量狀況,無法實現對大氣污染防治的精細化管理。為實現經濟持續發展與大氣污染防治相得益彰,對現有環境監測能力優化升級迫在眉睫。結合我市當前大氣環境質量現狀和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工作需求,建議實施鎮(街道)大氣環境標準站項目建設,主要內容為六參數國標法標準空氣站、三參數國標法標準空氣站和大氣環境立體監測平臺建設,項目涵蓋我市31個鎮(街道)及經濟開發區。
二、建設目標
(一)完善大氣監測體系,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通過項目建設,填補我市城區之外沒有大氣環境監測標準空氣站的空白,實現覆蓋全市的城鄉一體化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能夠迅速幫助環境監管部門準確及時掌握當地大氣污染狀況,實現重點污染源有效管控,指導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為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提供全面有效的數據支撐。
(二)指導產業結構調整,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覆蓋全市的大氣環境監測網絡,能夠為政府部門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改造、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導作用。同時,將會積累區域海量大氣環境監測數據,為分析氣象條件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弄清污染來源、擴散傳輸及消散過程,引導城鄉規劃布局,降低大氣污染物累積疊加影響,改善城鄉空氣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統一規范考核指標,落實地方主體責任
通過標準空氣站網格化布點,規范對鎮(街道)大氣監測手段、考核指標與國控省控監測站的統一,將環境監管責任細化到縣(區)、鎮(街道)、村(居)、網格員和重點企業等,為日會商分析、周調度通報、月考核約談提供數據支撐,積極推動地方大氣污染防治主體責任落實。
三、項目建設內容
淮北市鎮(街道)大氣環境標準站項目,計劃總投資3323萬元(其中:項目建設費用2914萬元,一年運維服務費40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