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蓄電池失效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沃威達的正極板軟化 隨著充放反復進行,二氧化鉛顆粒之間的結合也松弛、軟化,從板柵上脫落下來。另外極板 的制造、裝配的松緊和充方電條件等一系列因素,都對正極活性物質的軟化、脫落有影響。 電池容量越小,放電深度越深,正極板軟化也越嚴重,導致電池容量下降越快,形成了惡性 循環。 這樣,電池的放電深度需要嚴格控制。實現這個控制的是靠基站開關電源的蓄電池管 理系統中二次下電功能來完成的。即當交流電源停電后電池放電,在電池電壓低于一次下電 電壓后,切斷耗電量較大的次要負載,以維持重要負載較長的工作時間;在低于二次下電電 壓后切斷所有負載,保護電池防止過放電。對于蓄電池來說,二次下電的保護電壓應該是電 池放電終止電壓,而在通信電源系統中,一般都將三瑞蓄電池組的下電電壓保護點設置在 【43.2V】, 單體電池的終止電壓約為【 1.8V】。所以當基站蓄電池使用 3 年后,就有必要將蓄電池組的二次 下電電壓保護值提高至【 45.5V】 左右,盡量減少電池的正極板軟化造成電池容量下降. 1.2 電池的正極板腐蝕 正極板柵在蓄電池的充電過程中都會被氧化成硫酸鉛和二氧化鉛,使得板柵線性長大變形, 最后導致喪失支撐活性物質的作用而使電池失效。 而過充電會嚴重加速正極板腐蝕。我們 一般以為不會產生過充電狀態。實際上,基站的浮充電壓如果跟不上環境溫度的上升而進行 下降的補償,過充電就產生了。如基站的空調不夠或者損壞,電池的過充電也會產生。這樣 電池的正極板板柵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會有不同的腐蝕速度。 在防止電池的正極板腐蝕、 變形問題上, 要注意不同廠家品牌電池的浮充電壓(2.23~2.25V) 的選擇,有條件的需要打開電池的浮充充電的溫度補償系數(3mv/cell/℃)。 1.3 1.3 電池的失水 電池充電達到單體電池【 2.35V】(25℃)以后,就會進入正極板大量析氧狀態,對于密封電池 來說,負極板具備了氧復合能力。如果充電電流比較大,負極板的氧復合反應跟不上析氧的 速度,氣體會頂開排氣閥而形成失水。如果充電電壓達到 【2.42V】(25℃) ,電池的負極板會析 氫,而氫氣不能夠類似氧循環那樣被正極板吸收,只能夠增加電池氣室的氣壓,最后會被排 出氣室而形成失水。
為了網絡覆蓋而不得不將大量基站建在野外高山上、 民房制高點、高溫高濕地區等,同時也是無人值守,導致供電保證和維護工作不僅工作量加 大,而且難度也加大。無人基站后備電池是基站不間斷直流電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前 無人基站采用的都是二十世紀末發展起來的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簡稱 VRLA 電池) 。 由于采用了閥控式密封結構,不需要加酸、加水維護,無酸液、酸霧泄出,可與設備同機房 安放。由于體積小、重量輕、自放電小、少維護、壽命長、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深 受用戶歡迎。但是我們卻必須看到,這種電池的基本電化學原理仍然未變,因而其固有的電 特性要求不僅沒變,反而要求更嚴。如目前無人基站普遍存在蓄電池容量下降過快,使用壽 命短,大部分基站蓄電池經過【 4~5】 年運行,其容量只有其標稱容量的 50%左右,遠遠達不到 其設計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