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漿過程中要加多少水哪?根據磨機轉數、磨片大小的不同,在磨漿過程中的加水量一般應控制在大豆重量的1—2倍之間。加水量與大豆進入磨機的量必須保持恒定,才能保證磨糊細度的均勻一致。如果加水量與進豆量不能保持恒定,那么豆漿細度的粗細度就會出現波動,從而影響后續工藝的控制。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光一個磨漿步驟都這么復雜了,做豆腐的過程更復雜了。為了解除大家的這個疑慮,開封正通廠家研究出了豆腐機系列之全自動3連磨漿系統。全自動3連磨漿系統采用高分離磨漿,內裝豆渣分離器,使磨出的豆漿和豆渣自動分離,無須進行配制豆渣分離機,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高,節省人工勞動力。磨漿機磨完的豆渣均呈現鋸末式,粗細均勻不粘手,更無白色湯汁滲出,三連磨漿機可一次性出漿,直接漿渣分離,效率高效果好,受到大家的好評。
1 打漿設備的發展和分類 1.1 打漿設備的發展 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傳遍全球,集千百年人類之智慧使打漿技術和裝備得到較快發展。近年富陽泗洲和江西華林兩處造紙作坊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表明,不晚于宋代,我國就已經把利用水力驅動的“水碓”應用到造紙作坊的舂搗打漿工段,解放了人力并提高了紙漿制備效率。十二世紀,西班牙開始使用水力搗漿機;十七世紀末,荷蘭人發明了可間歇分解碎布和打漿的槽式打漿機,在橢圓形槽內安裝著水平的飛刀輥和底刀,此后的伏特式(Voith)、尼牙加拉式(Niagara)打漿機的基本結構與它是一樣的。為了提高打漿效率,增加刀片與原料纖維的接觸面積,并使打漿過程由間歇式改為連續化,人們又發明了圓柱精漿機。十九世紀,英國人Jordan發明了小錐度磨漿機(見圖1),把動刀輥與底刀由水平式變成傾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