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咸潮等自然災害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和人民群眾的健康。醫學已明確認定,飲用過咸的水將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和加重腎臟的壓力,特別是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人群危害更大。城市在植樹,農村在砍樹;城市試行垃圾分類,農村連個垃圾箱也沒有;城市在清理河道,農村就往河里排污…… 面對垃圾污水圍城圍村的現狀,各地正積極尋求突破。如今,在政策和資金的激勵下,農民積極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一些創新的做法得到了推廣,農村地區臟亂差逐步得到遏制。與此同時,一些城鎮處理污水垃圾的場所和設備已經開始運轉,垃圾圍城圍村的狀況正在得到改善。 繼2012年實現了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目標后,吉林省在26日開幕的吉林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未來五年,吉林將加快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垃圾處理廠。同時,2013年,該省的城鎮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3%和72%,完成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建設任務。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主要是指以解決區域性突出環境問題為主,對地域空間上相對聚集的多個村莊實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的治理方式。連片整治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將村與村之間,鎮與鎮之間,連片規劃,整鎮推進治理工作。 環保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共有23個。▍^、市)納入連片整治示范范圍,財政累計投入135億元,2.6萬個村莊、5700多萬農村人口受益。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剛剛閉幕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表示,2013年將深化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推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這也意味著,更多的鄉村和城鎮將擺脫污水和垃圾的困擾。 據該人士介紹,2012年度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預算內投資項目金額近500億元,按照統一部署,到2012年底,各地落實這些項目資金投入的比例至少要達到75%以上。但今年以來,各地項目推進的進度和質量以及資金落實到位的情況均不理想。為確保項目如期完成以及實現《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和《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的目標,層面近期不斷加強各地落實項目的督查和敦促力度。 污水垃圾處理項目訂單增加 分析人士表示,污水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歷來是預算內投資項目的主要領域,在今年經濟穩增長政策導向下,這一領域的投資成為帶動基礎設施投資的倚重點。隨著多部委推動落實的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年底前全國范圍內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有望再次興起一輪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高潮,這也有望使相關公司在年底前集中獲得一批項目訂單。
【 行業動態】目前,我國迎來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效果時代,綠色發展成為十三五期間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環保產業逐漸成為國家倚重的經濟增長點。決策層高度重視,政策密集出臺。不少環保企業認為,這為促進環保產業發展釋放了明確信號。 政策密集出臺釋放積極信號 環保產業喜迎重大機遇 國家發改委于3月14日上午召開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并回應熱點問題。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在處理穩增長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中,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用實際行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趙辰昕指出,2014年以來,經國務院批準,發改委陸續推出了11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和6大消費工程,其中就包括生態環保工程包和綠色消費工程。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推動下,我國綠色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 節能環保躍居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 從十二五到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已經由戰略新興產業變為一大支柱產業。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提出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而在2012年出臺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節能環保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 此外,針對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國務院專門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 來自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其實,自十一五以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年均增速就超過了15%,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 完成十二五的既定目標以后,節能環保產業在十三五的發展前景更加引人注目。就在2016年1月,節能協會常務理事莫志祿曾經預測,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許多傳統行業增長放緩,但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速度不減反增;我國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正在催生一個大約10萬億元的巨大節能環保市場。 環保產業需要內外兼修把握發展機遇 十三五期間,國家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改革部署,提出綠色發展的新定位,環保產業規模、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程度都會有較大提升。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提出,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市場化和信息化水平。 這意味著我國環境治理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進入了重視系統性、整體性解決方案的時期。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煒表示,十三五期間環境質量會有明顯提升,但治理工作仍然任務重。這要求環保企業更注重運行管理,使環保項目穩定達標,對改善環境質量發揮真正作用。 同時,環保企業要開始探索全產業鏈綜合治理,末端治理企業要眼光前移,注重源頭控制和廢物的綜合利用。 從環境商會近年兩會見面會的主題‘十三五’環保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也可以看出環保企業正在更多地思考自身的轉型升級。 中持環保董事長許國棟建議,環保企業在十三五期間做好積累,特別是相關技術創新能力的儲備。為了適應環境大建設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要求,環保企業在業務拓展上不能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是要扎根于所服務的領域,真正了解當地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精細化服務,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共生。 他判斷,從2020年開始,環保行業將需要真正的好東西,即優質優價的產品和服務,富含技術含量,體現專業性。行業也將因此開始真正向技術理性的回歸。 據預測,十三五期間,在環境綜合服務方面,注重品牌、投資運營的大型國企將成為行業佼佼者;但在環保技術細分領域,以技術見長的私企、民企也將獲得很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