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物流降本增效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社會物流總費用、企業物流費用率等關鍵指標依然明顯高于歐美發達國家,物流業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夠強等問題。”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交通與物流處處長李聰日前在“2018中國智慧物流創新伙伴大會”上表示。
為進一步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不少企業加快布局智慧物流建設,2020年有望實現末端配送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和無人配送車規;慨a。
價格咨詢電話:187-2797-7490 蔡林(同微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作為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元年,供應鏈應用成為物流最核心的內容。圍繞供應鏈體系,商務部今年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就農產品、藥品、家用電器、服裝家具,餐飲等短板領域,著力提升供應鏈的智能化、智慧化程度。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空間巨大
我國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明顯。從宏觀層面看,從2012年到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從18%下降至14.6%;從微觀層面看,企業物流費用率也在逐步下降。不過李聰也指出,我國物流業依然存在行業規模與發展質量效益不匹配的問題,社會物流總費用、企業物流費用率等關鍵指標依然明顯高于歐美發達國家,物流降本增效還有很大空間。
其中,在社會物流組織方面,公路貨運行業窄,運輸車輛使用率低,多式聯運存在聯不上、聯不好的問題,海鐵聯運比例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物流信息共享開放力度不夠,“信息煙囪”“信息孤島”現象仍然非常突出。
在企業物流管理方面,大多數企業還缺乏供應鏈管理的理念,上下游缺乏協同,制造企業普遍沒有建立一個規范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企業降成本往往就是壓低物流服務價格,而忽視了物流冰山下的隱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