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5131522
從國內看,情況仍然不能令人樂觀。秸稈還田要影響作物生長,秸稈焚燒污染大氣環境,綜合開發利用又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投資比較大、效果比較差的窘境。農民急于焚燒,而政府急于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擊戰。實際上,秸稈綜合開發的前景非常好。有學者算過一筆賬:如果我們能將秸稈在農村就地變為國家急需的工業原料,實現產業化,吸納農村勞動力,將給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0.5噸秸稈/畝,增收150元/畝)。可以設想:如果能轉化我國每年7億多噸秸稈的50%,將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如果能創建以秸稈為原料的新型生態工業,實行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秸稈生態工業四業相結合的高級階段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則農用生物柴油燃料、寡糖植保素生物農藥、秸稈有機肥、秸稈生物飼料等都是秸稈轉化的產物,有望形成比傳統“石油農業”勞動生產率更高、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這種前景十分誘人。在實踐中,我國也有不少地方積極探索,創造性地采用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辦法。如利用秸稈造紙;或者利用秸稈生產無甲醛系列秸板,廣泛用作高檔家具、高檔包裝、高檔建筑材料以及高檔音箱等基材,既能增加農民收入,還能出口增加外匯收入,使秸稈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鼓勵農民擴大養殖規模,使秸稈成為牛羊的粗飼料;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經利用秸稈汽化原理和技術,在農村推行秸稈沼氣工程,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由于秸稈利用的具體工藝還不完善,政策和資金投入不足,市場運作力度還很不夠,秸稈加工設備以及相關加工設施有限,秸稈使用技術比較低下,秸稈綜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所以出現了當前的兩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