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蘆筍種植技術
                發布者:zltt08  發布時間:2018-04-05 10:49:41

                 

                一.育苗時期 3月--10 (其他月份可搭建小拱棚或者溫室大棚育苗)

                  
                   (一) 技術細節 :

                    1. 選擇優良品種是種好蘆筍的基礎,可選用 加州綠冠F1、蒙德歐F1、格蘭德F1、魯蘆筍七號、京綠蘆1號等優秀蘆筍種

                    2.整地前噴施45%施納寧+50%猛龍,每畝用量3--10公斤,將地表面噴霧然后澆水,可對土壤進行消毒,防治根腐病,立枯病。

                    3.播種后可在地表撒少量藥餌,如辛硫磷粒劑等加拌麥麩,谷糠等或撒施百日追殺2公斤,防治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

                    注意事項每年的3--9月份是蘆筍育苗時機,3--5月份為春季育苗,6--7月份為夏季育苗,8--9月份為秋季育苗。越冬育苗,上凍前澆一遍水,10月底架小拱棚可延長幼苗生長時間;也可在露地苗上撒 一層土雜肥或麥草,使幼苗安全越冬。

                 

                 

                   (二、育苗方法:

                    1.播種:蘆筍種子適宜發芽溫度25℃—30℃。播種時間為溫室育苗1—2月;陽畦育苗2—3月;小拱棚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露地育苗4月下旬至8月中旬。

                    2.種子處理:種子用50%多菌靈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浸種12小時;再用清水投清后,用25℃—30℃溫水浸種48 小時,每天換水1—2次,換水時將種子反復搓洗,去掉種子上的黏液、秕籽和雜質。

                    3.催芽:將浸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25℃—28℃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2次謹防悶種,1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4.苗床準備:整地施:(1):每平方米施優質腐熟有機肥3—5公斤、三元復合肥20公斤深翻入土。作畦、播種:畦寬1.4米,長度不限,(2)畦埂寬0.2米,按株行距10厘米劃線,將單籽點播在方框內,上面覆蓋2厘米厚過篩細土。播種后立即澆透水。溫室陽畦、小拱棚育苗在播種前覆膜,營養缽(塊)育苗每缽(塊)播一粒種子,上覆營養土1.5—2厘米厚。

                    5.苗床管理:(1)溫度:適宜地溫15℃—25℃,播種到出苗氣溫25℃—30℃,出苗后至定植前氣溫20℃—25℃,低于15℃時設法加溫,高于35℃時放風、降溫。 (2)肥、水:床土在出苗前保持濕潤,出苗后見干見濕。每15天每平方米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1:1)7克,濃度0.5%。

                 

                 

                二.定植時期 3月--9月

                    1. 準備: ①深翻土地,施足底肥.將每畝4--5方土雜肥和復合肥50公斤撒于地表面,然后用開溝犁深翻土地,深度40--50厘米為宜.②按白筍1.8米,綠筍1.2--1.3米的行距打好直線,沿直線挖溝定植,株距25厘米為宜。

                    2. 起苗定植:起苗前預澆一遍水,將苗帶土起出,選大苗壯苗定植,丟棄小苗弱苗,有利高產。南北行定植,苗最細的一個莖,朝北面,東西行的小莖朝西面,按株距25--30厘米栽植,筍苗磷莖盤踞地表面深13--15厘米,然后澆水塌實,水滲后適時松土保墑。

                    3. 澆水施肥:移栽后視墑情適時澆水施肥,加速生長,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分別每畝追施30--50公斤復合肥并澆水。立冬前澆一遍大水,并適時培土10厘米,保溫保墑,安全越冬。

                    4. 環境要求:① 蘆筍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高,凡PH值在5.5--7.8之間的土壤均可進行栽植。但為了獲得高產穩產,最好選擇有水澆條件,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勢平坦,便于排水的地塊.廢棄林地,挖去樹根三年后方可蘆筍種植,以減少病菌為害。苗定植株數,白筍1500-1800株,綠筍1800-2000株。

                 

                 

                三.春季管理 2月上旬--3月上中旬


                    徹底清園,在2月上旬--3月上中旬,徹底清除越冬地上莖,枯枝落葉,并將其全部清出筍田,遠離筍田集中燒掉,并對地面進行殺菌清毒。

                   ㈡ 合理追肥,距筍株30厘米處,開挖10---15厘米深的溝,每畝施入復合肥50公斤,有機復合肥100公斤,然后澆春水一次。

                   科學培壟,綠筍不需培壟,但結合松土保墑,適當給筍株覆土15厘米左右,這樣既可提高體溫,也能提高產量,同時也可減少草害發生。白筍培壟在3月上.中旬進行,沿兩行筍中間打一直線,順直線挖土培于壟上,要求壟底寬60---80厘米,高25--30厘米,上寬30--40厘米。清除地上莖后,首先用50%猛龍300倍+45%施納寧300倍夜灌根,防治蘆筍根腐病,立枯病的發生;并對整個園田用300倍液施納寧+猛龍進行土壤消毒,防治立枯病.莖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和傳播。然后再進行整地施肥等操作。培育完成后,最好再用施納寧300倍+50%猛龍300倍液對整個筍田進行全園消毒處理。清園要干凈徹底,因為枯干的莖葉殘存著大量的分生孢子和菌絲,如果繼續存留田間,會在以后的生長期間大量繁殖,從而加重莖枯病的發生,危及筍田的高產穩定,增加防治難度。培壟時最好分幾次完成,這樣可通過日曬提高壟溫,利于早發早采;取土作壟時,土塊要拍碎打細,避免以后蘆筍產生彎曲。


                四.科學采收 4月上旬---8月上中旬 


                   綠蘆筍采收方法:一年生蘆筍采收方法---先留母莖后采筍。每株留6—7支母莖以后出的筍全部采收。二年以上筍的采收法---先采筍50天,每株留3支母莖在繼續采收至8月10號左右停采,停采后清除母莖重新發筍進行秋季營養生長。

                   白蘆筍采收方法:嫩筍出土之前壟的頂部土壤有“裂縫”或“頂瓦”現象,據此判斷應采之筍,采筍時可用手扒開土面,露出要采的嫩莖用采筍刀從基部切斷,筍的長度由采購商確定,一般20厘米左右;采筍留茬一般2--3厘米,留茬過商,后期腐爛易致新生嫩筍感染銹病,過短易傷磷莖盤和影響養分回流。采后封穴要拍實,若土松易造成嫩筍彎曲.畸形。

                   及時澆水補肥:綠筍在離筍株30厘米處開10---15厘米深溝,每月苗追施20---30公斤復合肥,回填后立即澆水,高溫干旱的5月下旬后,每半月隔行澆小水一次,白筍澆水時苗沖施20公斤沖施肥或復合肥。
                   1.采筍期間若有銹病、立枯病的發生,可用45%施納寧300倍+50%雙吉勝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量為250克。采取現配藥液現使用。
                   2.處理時先將病株發病的地上莖用手拔掉,運出筍田集中澆掉,在作藥劑處理。
                    ①采筍時要小心,不要碰傷周圍其他不應采的嫩筍,采出的筍放入采筍箱內,上蓋濕布,避免風干、風化變色、確保質量。

                    采筍提倡科學的采收方法即留母莖,由于采收期間地上母莖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新的養分輸送給了根部,萌芽多,產量高,采收期延長。若采用傳統的“剃光頭”采收方法,采收期短產量低,因此不宜提倡。

                 

                 

                五.夏秋生長期 7月中下旬--11月


                   、追肥:白筍采收結束后,把2—3方土雜肥混同復合肥60公斤、尿素20公斤、硼、鋅、鐵、鉀各10公斤的畝用量撒在壟溝內,選在晴朗天氣時進行放壟,壟用放平,防止放壟后大雨傷根芽。畝產1000公斤以上筍田,8月中旬要追施秋肥,木用量復合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鉀肥10公斤、硼肥10公斤,增施肥、硼可有效增加蘆筍的營養品質,提高抗莖枯病的能力。綠筍停止采收后,分別于8月上旬、9月上旬開溝施肥,畝用量復合肥50公斤、尿素有機肥每年畝施2---3方。

                   、澆水:當土壤濕度低于16%時,需澆水保墑,整個生長期內一般需澆水三次:①第一遍水:采收結束后進行追肥,停產后等筍芽冒出地面時澆水,利于迅速發揮肥效,促進植株健壯生長;②第二遍水;8月下旬至9月初澆秋季旺水,利于秋莖抽發,防止植株早衰;③第三遍水;為越冬水,掌握在上凍前澆水不澆凍后水,這次水對防止冬寒、保持土壤濕度、保護筍芽及根系安全越冬有利同時對翌年春芽萌發,減少空心筍有利。

                   、病蟲害防治是生長期最關鍵的環節。夏、秋季高溫多雨,是病害的高發期,應堅持:“預防為主,防病不見病”的原則,積極預防,要等發病后再去治療,往往為時已晚。對蘆筍危害最大的病害是莖枯病,蔓延迅速,危害病重,防治不利易致植株死亡,嚴重者減產甚至絕收,其他諸如根腐病、立枯病、銹病、褐斑病等病害危害較輕,一般在防治莖枯病的同時,其他病害也會得到有效控制。

                 

                 

                預防病害的優質高效、低毒、無抗性可長期使用藥劑配方如下:
                       ① 50%雙吉勝500倍+80%代森錳鋅500倍+52.5%創高1000倍+綠神丹 
                       ② 50%雙吉勝500倍+80%代森錳鋅500倍+65%代森鋅800倍+速綠
                       ③ 50%雙吉勝500倍+70%代森錳鋅300倍+70%甲托800倍+綠神丹
                       ④ 50%雙吉勝500倍+70%代森錳鋅300倍+52.5%創高1000倍+綠神丹
                    防治時間:綠筍6—9月份,白筍7—9月份。每7—8天噴一遍,地麥、莖桿、枝葉噴勻噴透,下雨后及時補噴一次。蟲害防治,要結合防病共同噴藥,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菊酯類或生物農藥為宜。如:(鏟除、氟毒、除蛾殺鈴)

                   放壟后,切忌澆“蒙頭水”,一定要待筍芽長出地面后澆水,因為采收時的傷口尚未愈合,容易灌傷根莖,引起植株死亡。

                    適時中耕,謹防雜草危害。

                    防治莖枯病是生長期的關鍵,要及時噴藥,要求全面徹底。不留任何死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噴藥保護。

                     下雨時,要到田間及時掌握雨情,及時排水,防止雨水淤積,保證排水通暢,雨后及時全園用藥,防止病害侵染傳播。                   

                                                                            (種植資料僅供參考,請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科學種植!)

                上資料來源于北京中天騰國際蔬菜種子網(www.znttzy.com),如若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地址!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