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pbjqz"><pre id="pbjqz"><noscript id="pbjqz"></noscript></pre></wbr>

            <nav id="pbjqz"></nav>
              <wbr id="pbjqz"><legend id="pbjqz"><video id="pbjqz"></video></legend></wbr>

              PLC企業資訊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
                發布者:hzmy555  發布時間:2018-03-13 16:37:0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氣凈化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
                背景技術
                風淋室是一種通用性較強的局部凈化設備,安裝于潔凈室與非潔凈室之間,當人與貨物要進入潔凈區時需經風淋室吹淋,其吹出的潔凈空氣可去除人與貨物所攜帶的塵埃,能有效的阻斷或減少塵源進入潔凈區,風淋室的前后兩道門為電子互鎖,又可起到氣閘的作用,阻止未凈化的空氣進入潔凈區域。
                一般風淋室在人進入之后需要走到指定位置,之后通過四周的出風口吹風,在此過程中人要做出各種動作來配合除塵,給人們帶了很多麻煩,降低了風淋室的實用性,不僅如此,一般風淋室的除塵口都設置在頂部,導致灰塵掉落到風淋室底部之后難以清理,在人們進出的過程中,還可能會將風淋室底部的灰塵帶入無塵空間,降低了風淋室的除塵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包括外殼、隔離門和玻璃窗,還包括風淋機構和除塵機構,所述風淋機構和除塵機構均設置在外殼的內部,所述風淋機構設置在外殼的上端,所述除塵機構設置在外殼的下端;
                所述風淋機構包括兩個第一移動組件、第二移動組件、兩個支撐導軌、第一支撐桿、兩個開槽、第二電機、風淋桿和至少兩個出風口,兩個支撐導軌分別設置在外殼的兩側內壁上,兩個第一移動組件分別設置在兩個支撐導軌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撐桿設置在兩個第一移動組件之間,兩個開槽均設置在第一支撐桿上,所述第二移動組件與開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第二移動組件上,所述第一電機與風淋桿傳動連接,至少兩個出風口均設置在風淋桿上;
                所述除塵機構包括兩個第一移動塊、兩個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氣缸、第二支撐桿、第三支撐桿、兩個第二移動塊、第三傳動桿、吸塵口和第四傳動桿,所述氣缸豎向設置在第二支撐桿上,所述第二傳動桿水平設置在氣缸的上方,兩個第一傳動桿的一端分別鉸接在第二傳動桿的兩端,兩個第一移動塊分別套設在第二支撐桿的兩端,兩個第一傳動桿的另一端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一移動塊上,所述第三傳動桿和第四傳動桿的上端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一移動塊上,所述第三傳動桿與第四傳動桿交叉設置,所述第三傳動桿與第四傳動桿的中間端鉸接,所述第三傳動桿和第四傳動桿的下端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二移動塊上,兩個第二移動塊均設置在第三支撐桿上,兩個第二移動塊均與第三支撐桿滑動連接,所述吸塵口設置在第三支撐桿的下方。
                作為優選,為了驅動風淋桿前后移動,所述第一移動組件包括第一移動輪、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一電機和驅動軸,所述第一移動輪通過驅動軸鉸接在第一支撐桿的一側,所述第一移動輪設置在支撐導軌的上方,所述第二齒輪套設在驅動軸上,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第一支撐桿的上方一端,所述第一電機與第一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
                作為優選,為了驅動風淋桿左右移動,所述第二移動組件包括第二移動輪、第三移動輪、第三電機和第三移動塊,所述第三移動塊的豎向截面的形狀為開口向上的U形,所述第一支撐桿設置在第三移動塊的開口內,所述第二移輪、和第三移動輪分別鉸接在第三移動塊的兩端上,所述第二移動輪和第三移動輪分別設置在兩個開槽內,所述第三電機設置在第三移動塊的一側,所述第三電機與第三移動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第三移動塊的另一側。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氣缸的驅動能力,所述氣缸為增壓氣缸。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第二電機的驅動能力,所述第二電機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風淋桿定位的精確度,所述第一齒輪的直徑小于第二齒輪的直徑。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風淋室的智能化程度,所述外殼上還設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至少兩個控制按鍵和顯示屏。
                作為優選,為了實現風淋室的遠程監控,所述控制面板的內部還設有藍牙。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控制按鍵的靈敏度,所述控制按鍵為輕觸按鍵。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顯示屏的清晰度,所述顯示屏為液晶顯示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中,通過風淋機構可以從各個角度對人吹風,從而在人靜止的狀態下,對人身上的灰塵進行全面清理,提高了風淋機構的實用性,與傳統風淋機構需要人做出各種動作才能實現清理灰塵相比,該機構在清理過程中,人體不需要做出任何動作,減少了給人們帶來的麻煩,不僅如此,通過除塵機構可以對掉落在風淋室內部地面上的灰塵進行清理,防止人在進出的過程中,將地面的灰塵帶入無塵空間內,提高了風淋室的除塵效果,與傳統除塵機構相比,該機構除塵范圍更廣,提高了除塵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的風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的除塵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的第二移動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的控制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玻璃窗,2.外殼,3.隔離門,4.第一移動輪,5.第一齒輪,6.第一電機,7.第一支撐桿,8.開槽,9.第二電機,10.第二齒輪,11.驅動軸,12.風淋桿,13.出風口,14.第一移動塊,15.第一傳動桿,16.第二傳動桿,17.氣缸,18.第二支撐桿,19.第三支撐桿,20.第二移動塊,21.第三傳動桿,22.吸塵口,23.第四傳動桿,24.第二移動輪,25.第三移動輪,26.第三電機,27.第三移動塊,28.支撐導軌,29.控制面板,30.控制按鍵,31.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包括外殼2、隔離門3和玻璃窗1,還包括風淋機構和除塵機構,所述風淋機構和除塵機構均設置在外殼2的內部,所述風淋機構設置在外殼2的上端,所述除塵機構設置在外殼2的下端;
                如圖2所示,所述風淋機構包括兩個第一移動組件、第二移動組件、兩個支撐導軌28、第一支撐桿7、兩個開槽8、第二電機9、風淋桿12和至少兩個出風口13,兩個支撐導軌28分別設置在外殼2的兩側內壁上,兩個第一移動組件分別設置在兩個支撐導軌28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撐桿7設置在兩個第一移動組件之間,兩個開槽8均設置在第一支撐桿7上,所述第二移動組件與開槽8滑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6設置在第二移動組件上,所述第一電機6與風淋桿12傳動連接,至少兩個出風口13均設置在風淋桿12上;
                其中,當人走進風淋室之后,通過第一驅動組件驅動第一支撐桿7沿著支撐導軌28的方向前后移動,從而實現了風淋桿12的前后移動,通過第二驅動組件驅動第二電機9左右移動,從而實現了風淋桿12的左右移動,從而通過出風口13吹出的風將人身上的灰塵吹落,在第二電機9的驅動作用下,風淋桿12轉動,使出風口13可以從多個角度對人身上的灰塵進行清理,之后通過風淋室內部的凈化系統將灰塵吸走;
                如圖3所示,所述除塵機構包括兩個第一移動塊14、兩個第一傳動桿15、第二傳動桿16、氣缸17、第二支撐桿18、第三支撐桿19、兩個第二移動塊20、第三傳動桿21、吸塵口22和第四傳動桿23,所述氣缸17豎向設置在第二支撐桿18上,所述第二傳動桿16水平設置在氣缸17的上方,兩個第一傳動桿15的一端分別鉸接在第二傳動桿16的兩端,兩個第一移動塊14分別套設在第二支撐桿18的兩端,兩個第一傳動桿15的另一端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一移動塊14上,所述第三傳動桿21和第四傳動桿23的上端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一移動塊14上,所述第三傳動桿21與第四傳動桿23交叉設置,所述第三傳動桿21與第四傳動桿23的中間端鉸接,所述第三傳動桿21和第四傳動桿23的下端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二移動塊20上,兩個第二移動塊20均設置在第三支撐桿19上,兩個第二移動塊20均與第三支撐桿19滑動連接,所述吸塵口22設置在第三支撐桿19的下方;
                其中,通過氣缸17驅動第二傳動桿16上下移動,從而通過兩個第一傳動桿15驅動兩個第一移動塊14沿著第二支撐桿18左右移動,從而在第三傳動桿21和第四傳動桿23的作用下驅動兩個第二移動塊20上下移動,在兩個第二移動塊20的作用下,通過第三支撐桿19驅動吸塵口22上下移動,從而通過吸塵口22將風淋室內地面上的灰塵吸干凈。
                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移動組件包括第一移動輪4、第一齒輪5、第二齒輪10、第一電機6和驅動軸11,所述第一移動輪4通過驅動軸11鉸接在第一支撐桿7的一側,所述第一移動輪4設置在支撐導軌28的上方,所述第二齒輪10套設在驅動軸11上,所述第一電機6設置在第一支撐桿7的上方一端,所述第一電機6與第一齒輪5傳動連接,所述第一齒輪5與第二齒輪10嚙合;
                其中,通過第一電機6驅動第一齒輪5轉動,從而通過第一齒輪5驅動第二齒輪10轉動,由于第二齒輪10套設在驅動軸11上,從而通過驅動軸11驅動第一移動輪4轉動,在第一移動輪4和支撐導軌28的摩擦力的作用下,驅動風淋桿12沿著支撐導軌28前后移動。
                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移動組件包括第二移動輪24、第三移動輪25、第三電機26和第三移動塊27,所述第三移動塊27的豎向截面的形狀為開口向上的U形,所述第一支撐桿7設置在第三移動塊27的開口內,所述第二移輪(24)和第三移動輪25分別鉸接在第三移動塊27的兩端上,所述第二移動輪24和第三移動輪25分別設置在兩個開槽8內,所述第三電機26設置在第三移動塊27的一側,所述第三電機26與第三移動輪25傳動連接,所述第一電機6設置在第三移動塊27的另一側;
                其中,通過第三電機26驅動第三移動輪25轉動,從而使第三移動輪25在開槽8內左右移動,同時在第二移動輪24的支撐作用下,驅動第三移動塊27沿著第一支撐桿7左右移動,從而實現了風淋桿12的左右移動。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氣缸17的驅動能力,所述氣缸17為增壓氣缸。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第二電機9的驅動能力,所述第二電機9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風淋桿12定位的精確度,所述第一齒輪5的直徑小于第二齒輪10的直徑,當第一齒輪5的直徑小于第二齒輪10的直徑的時候,第一齒輪5的周長也小于第二齒輪10的周長,從而導致第一齒輪5轉動幾周才可以驅動第二齒輪10轉動一周,從而降低了第一電機6轉動不穩定對風淋桿12位移的影響,從而提高了風淋桿12定位的精確度。
                如圖5所示,所述外殼上還設有控制面板29,所述控制面板29上設有至少兩個控制按鍵30和顯示屏31。
                作為優選,為了實現風淋室的遠程監控,所述控制面板29的內部還設有藍牙,通過藍牙可以讓風淋室的控制系統與外部移動設備連接,提高了風淋室控制的便捷性。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控制按鍵30的靈敏度,所述控制按鍵30為輕觸按鍵。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顯示屏31的清晰度,所述顯示屏31為液晶顯示屏。
                當人走進風淋室之后,通過第一驅動組件驅動第一支撐桿7沿著支撐導軌28的方向前后移動,從而實現了風淋桿12的前后移動,通過第二驅動組件驅動第二電機9左右移動,從而實現了風淋桿12的左右移動,從而通過出風口13吹出的風將人身上的灰塵吹落,在第二電機9的驅動作用下,風淋桿12轉動,使出風口13可以從多個角度對人身上的灰塵進行清理,之后通過風淋室內部的凈化系統將灰塵吸走,防止人們將灰塵帶入無塵空間,提高了風淋室的實用性,通過除塵機構可以對掉落在風淋室內部地面上的灰塵進行清理,防止人在進出的過程中,將地面的灰塵帶入無塵空間內,提高了風淋室的除塵效果,與傳統除塵機構相比,該機構除塵范圍更廣,提高了除塵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高效風淋室中,通過風淋機構可以從各個角度對人吹風,從而在人靜止的狀態下,對人身上的灰塵進行全面清理,提高了風淋機構的實用性,與傳統風淋機構需要人做出各種動作才能實現清理灰塵相比,該機構在清理過程中,人體不需要做出任何動作,減少了給人們帶來的麻煩,不僅如此,通過除塵機構可以對掉落在風淋室內部地面上的灰塵進行清理,防止人在進出的過程中,將地面的灰塵帶入無塵空間內,提高了風淋室的除塵效果,與傳統除塵機構相比,該機構除塵范圍更廣,提高了除塵效果。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原文來源:http://www.klcfilter.com/      蘇小姐 135-7096-3006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最新資訊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