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型號 |
ZZ3315N3863E1 |
|
發動機 |
型 號 |
MC07.34-50 |
凈功率(kw)/轉速(r/min) |
248/2300 |
|
大扭矩(Nm)/轉速(r/min) |
1250/1200-1800 |
|
變速箱 |
HW19710 |
|
軸距(mm) |
1800+3800+1350 |
|
后橋型號 |
13T |
|
后橋速比 |
4.8 |
|
油箱容積 |
300L |
|
輪胎規格 |
11.00R20 |
上裝介紹
1、罐體為圓形罐,有效容積20立方,罐體采用304不銹鋼制作,罐體5mm封頭為6mm;
2、罐體頂部開槽,尺寸為:1600*800mm*2,液壓控制開啟;。
3、罐體尾部整壓開啟,并加裝液壓鎖及手動鎖銷;
4、駕駛安裝電控,所有操作可在駕駛內完成,并可實現各部件功能電氣互鎖;
5、液壓采用合肥長源液壓泵、氣控多路閥,160主油缸。
生產周期:7-15個工作日
保修政策:
1、汽車的底盤部分由底盤生產廠家負責三包;
2、改裝部分由甲方三包,期限為壹年(易損件除外);
3、因使用、保管或不當造成的問題,由用戶自行負責;
4、隨車商品、配件、工具按底盤生產廠家提供清單交付;
5、在三包期內,對改裝部分,若產生問題,接通知后48小時內派員到現場解決。底盤部分由用戶向底盤生產廠家聯系處理,我司給予相應的協助
購買流程:
1.電話溝通并確認商品信息,
2.付款,匯付,
3.收到按客戶要求發貨,
4.電話回訪確認 。
付款:合同簽定時付30%訂金,尾款出廠前付清,可面向分期付款。
訂貨流程:
1.電話或實地考察,確認車輛技術細節;
2.簽訂銷售合同;
3.工廠安排生產;
4.車輛交付驗收,支付尾款,完成相關手續.交付:客戶可到廠自提,也可委托我司安排人員送車。
更多污泥運輸車產品信息請致電:【134-7734-2833小董 微 信 同 號】
————————
【 行業動態】環境影響評價,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保護環境有效手段之一。自2002年10月在被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后,其對從源頭保護環境產生積極的作用,但弊端也日益顯現,紅頂中介潛藏的腐敗就是其中之一。 環評改革首次出招 專家呼吁應為脫鉤令加餐 2015年3月25日,環保部公布《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要求環保部直屬單位8家機構今年年底前率先脫鉤,或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摘紅頂,一場全國性環境影響評價改革由此進入公眾視線。江蘇現有近80家環評機構,其中,約30家與省市縣(區)三級環保部門有關,根據環保部時間表,2016年6月30日前它們要與環保系統脫鉤或退出環評市場。 環境影響評價,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保護環境有效手段之一。自2002年10月在被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后,其對從源頭保護環境產生積極的作用,但弊端也日益顯現,紅頂中介潛藏的腐敗就是其中之一。 一年環評費至少兩個億 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相關媒體注意到,其對環評的定義為: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就省以下而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及其有關部門編制的土地利用、區域開發等規劃,工業、農業、水利、交通等專項規劃,以及對全省環境有影響的項目,都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而做一次環評,費用少則數千元多則數百萬元。環保力度不斷升級,為環評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 這個市場誰可分羹?據原國家環?偩2005年出臺的資質管理辦法,環評資質須經該局審查合格持證上崗,分甲、乙兩種,分別有不同的要求以承擔不同范圍的業務。對甲級環評機構,要求固定資產不少于1000萬元,其中企業法人工商注冊資金不少于300萬元;具備20名以上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10名登記于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現有環評機構主要分四類:環保部門下設機構,其它部門下設機構,大學下設機構,社會民營機構。去年,全省三級環保部門完成環評審批約1萬件。其中,難度較高、環評費在數萬元以上的環評報告書項目約2000件,難度較小、環評費在數千元的環評報告表項目約8000件。業內人士保守測算,相應的環評費用應超過2億元。 紅頂中介為啥收費高 有位縣委書記曾經感慨,他有個項目環評花了不少冤枉錢,一次次都過不了,后找環保局人說,你們一家環評機構。然后,一次就過了。知情人士直言,的肯定貴啊。這位書記現在不傻了,要環評就找環保局,幫他環評機構。 對此,一位胡姓紅頂環評機構工程師這樣解釋:企業要做環評,但多半不知道到哪找,往往就去問主管審批的部門。環保部門推薦自己下設環評機構,那在情理之中,這就會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環保系統的環評機構,應該說是正規軍,無論人員配備、業務水平、技術力量都處于行業水平。上述工程師認為,對于貴要辯證看。相對于民營環評中介,我們收費可能貴一些,但他們常常偷工減料。有個環評項目,我們報價10萬元,而民營機構5萬元,但圈內人都知道,光現場監測,如果做到位,就要5萬元。 而另一位紅頂甲級環評機構人士則強調,相對于一些民營環評機構,他們承接大量社會關注度及環境敏感度高的復雜項目,對環保政策把握及技術規范執行更到位,所以可能貴;同時,因環評質量較好,更有利于審批部門審批決策,因此更容易過關。 不過,事實上縣級環保部門下設環評機構良莠不齊現象較為明顯。相關媒體在環保部網站上搜索發現,2014年9月該部發出《關于31家環評機構掛靠環評工程師問題處理意見的通報》,其中,海安縣環科所、無錫惠山區環科所、濱?h環科所等榜上有名,因環評工程師數量達不到資質條件,均被取消資質。比如,海安縣環科所,只有掛靠工程師4名,實有工程師為0。 僅靠脫鉤還不夠 業界普遍認為,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之所以把火燒向環評,其誘因是:巡視組在專項巡視反饋意見中指出,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容易產生利益沖突和不當利益輸送。全國環保系統所屬環評機構,以其部門背景在環評技術服務市場取得競爭優勢,有的業務可能導致公共利益與部門利益沖突。 脫鉤令已在紅頂環評機構引發震動。一家環評機構工作人員說,現在大家人心惶惶,有編制的,要考慮是否回環保系統,但自己千辛萬苦考的環評工程師資格證就再無用處;不回去,那要成為社會中介組織員工,又沒信心丟掉體制內身份。 讓環評真正發揮正向作用,僅靠脫鉤還不夠。一些民營公司水平還不如環保系統的;一些大學環評單位,都是利用研究生干活,老師只負責拉業務,后看一眼本子,這批畢業了,再換下一茬,哪能培養出專業環評團隊?有業內人士直言。 事實上,3月環保部已連發環評新規:2日,發布《關于部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和人員處理意見的通報》,點名批評63家機構和22名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5日,公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16日,發布《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管理廉政規定》;18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違法項目責任追究的通知》;24日,印發《關于嚴格廉潔自律、禁止違規插手環評審批的規定》…… 胡工程師分析預測,環評機構肯定會面臨一場優勝劣汰:環評機構資質申請將越來越難,環保部對每個環評機構所擁有環評工程師的數量要求還會提高,而環評拼的主要是人力成本,沒有大的業務量很難吸引更多環評工程師;同時,隨著簡政放權力度加大,環評審批權不斷下放,一些本來需要做環評報告書的項目未來可能只需做環評報告表,環評費用自然低了很多兩大因素夾擊下,部分環評機構肯定會被淘汰。 強化環評源頭把控作用,完善環評規則,將是環評改革方向。南京大學環科所所長朱曉東認為,設置環評制度是好事,但現實效果并不明顯,個中原因很復雜,光把板子打在紅頂中介身上遠遠不夠,更需從環評制度設計等多方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