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型號 |
ZZ3315N3863E1 |
|
發動機 |
型 號 |
MC07.34-50 |
凈功率(kw)/轉速(r/min) |
248/2300 |
|
大扭矩(Nm)/轉速(r/min) |
1250/1200-1800 |
|
變速箱 |
HW19710 |
|
軸距(mm) |
1800+3800+1350 |
|
后橋型號 |
13T |
|
后橋速比 |
4.8 |
|
油箱容積 |
300L |
|
輪胎規格 |
11.00R20 |
上裝介紹
1、罐體為圓形罐,有效容積20立方,罐體采用304不銹鋼制作,罐體5mm封頭為6mm;
2、罐體頂部開槽,尺寸為:1600*800mm*2,液壓控制開啟;。
3、罐體尾部整壓開啟,并加裝液壓鎖及手動鎖銷;
4、駕駛安裝電控,所有操作可在駕駛內完成,并可實現各部件功能電氣互鎖;
5、液壓采用合肥長源液壓泵、氣控多路閥,160主油缸。
生產周期:7-15個工作日
保修政策:
1、汽車的底盤部分由底盤生產廠家負責三包;
2、改裝部分由甲方三包,期限為壹年(易損件除外);
3、因使用、保管或不當造成的問題,由用戶自行負責;
4、隨車商品、配件、工具按底盤生產廠家提供清單交付;
5、在三包期內,對改裝部分,若產生問題,接通知后48小時內派員到現場解決。底盤部分由用戶向底盤生產廠家聯系處理,我司給予相應的協助
購買流程:
1.電話溝通并確認商品信息,
2.付款,匯付,
3.收到按客戶要求發貨,
4.電話回訪確認 。
付款:合同簽定時付30%訂金,尾款出廠前付清,可面向分期付款。
訂貨流程:
1.電話或實地考察,確認車輛技術細節;
2.簽訂銷售合同;
3.工廠安排生產;
4.車輛交付驗收,支付尾款,完成相關手續.交付:客戶可到廠自提,也可委托我司安排人員送車。
更多污泥運輸車產品信息請致電:【134-7734-2833小董 微 信 同 號】
————————
【 行業動態】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在2017年啟動全國性碳交易市場幾成定局。目前,我國試點地區的碳交易市場比較分散,碳排放企業參與碳交易市場的積極性不足,導致碳排放配額流動性過低、市場交易量較低、交易市場的活躍度不夠。我國在2017年運行全國統一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存在諸多挑戰。 制度建設尚未完善 全國性碳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 從今年9月中美共同發表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到氣候談判代表解振華在此次巴黎氣候大會上的發言,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在2017年啟動全國性碳交易市場幾成定局。 2013年6月18日,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重慶等省市先后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5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8月底,7個試點累計交易地方配額約4024萬噸,成交額約12億元;累計拍賣配額約1664萬噸,成交額約8億元。 但是,這樣的交易額對蘊含巨大減排潛力的而言還遠遠不夠。 據了解,目前,我國試點地區的碳交易市場比較分散,碳排放企業參與碳交易市場的積極性不足,導致碳排放配額流動性過低、市場交易量較低、交易市場的活躍度不夠。我國在2017年運行全國統一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存在諸多挑戰。 碳排放需統一核算標準 依照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經驗,碳交易體系的搭建是一個金字塔結構從基礎排放數據的統計到配套的技術和規則,再到交易管理辦法和管理平臺的設計。 我們是‘倒金字塔’先有國家目標、規劃和管理辦法,再一層層看需要哪些配套,甚至都沒有基礎數據作為‘金字塔’塔底的支撐。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人虎說。 有媒體報道稱,很多城市的能耗數據在經信委,但負責節能減排工作一般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牽頭碳交易試點工作的發改委并不能順暢拿到重點用能企業的能耗數據。 對企業而言,由于尚未有碳盤查國家層面的標準規范,因此已完成碳盤查的程序難免有瑕疵,尤其是第三方認證機構既做裁判員又做教練員的現象并不罕見。 關鍵還是要有統一的碳排放核算標準。沒有這個標準,未來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就會存在諸多隱患。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宋麗穎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宋麗穎表示,盡管上的碳排放標準較為成熟,但并不適合我國作為發展家的基本國情。目前,我國仍處在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建設的初期,與碳排放核算標準緊密相連的理論體系、計算方法和核算流程尚不成熟。缺乏碳排放核算標準使得企業不樂意配合碳排放的盤查工作,導致碳排放數據庫無法建立。此外,多部門管理碳排放的制度體系,特別是缺乏協調的多部門管理機制,也讓作為碳排放主體的企業無所適從。 加快構建統一的、完善的碳排放核算標準,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權交易的扭曲性,不斷增強交易主體的穩定預期,從而激發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活力,進而增大市場交易量,并推動二級市場的活躍程度。宋麗穎說。 唐人虎則建議,在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碳排放核算的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以企業的發展和承受能力為依據,加強溫室氣體的盤查、統計和檢測,以完備、真實、準確的碳排放數據建立科學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